没有气质的宅女?根本就是端庄大方,知书达理,充满文艺气息和大家气质的女孩好不好!

    而且人家哪里没才华,哪里能力一般了?

    各种历史文化知识不但丰富,甚至可以秒杀对应专业的研究生博士生,写的小说不但情节吸引人甚至还有一定的艺术价值。而且她的画,她的英文交流水平,她的艺术鉴赏力和时尚敏锐度,都足以让大部分同龄的女孩汗颜。

    这样的一个优秀富家子弟,为什么之前会被传成那样子?究竟传闲话的人跟她有什么仇什么怨?

    许芬妮完全没考虑到但如意换了个芯子的可能,只觉得说不定是有人妒忌她所以才会传她的坏话。而之前网络上发生的林萱与如玉姑娘的竞争事件,似乎更成为了这件事可能发生的佐证。

    许芬妮将书稿发出之前,了一部分。而随着她读的越多,就越发肯定但如意的才能,对她更加佩服。

    说实话,这样的英文写作水准,就是拿到专业翻译公司去,也不一定能得到这种效果。

    更令她惊讶的是,英文版第一卷的内容不但翻译的非常准确,行文优美而充满英文文学的韵律感。甚至在遣词用句上也让她大吃一惊。

    好几次,她发现以自己的英文水平,遇到了不认识的词句。查看之下,竟然发现是比较古英语的说法。

    太夸张了吧?虽然人物和故事背景都在那个时代,但是有必要真的将对话还原古英语吗?

    事实上,有同样震撼和感慨的不只是许芬妮,还有巴尔巴卡出版社的编辑。他们比许芬妮更震惊于英文翻译版的质量。要知道,之前他们得知是但如意这边自己翻译的时候,还有点犹豫。只是看到开头不错便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想着哪怕之后他们修改也可以。

    却没想到,他们这么快就收到了一版精彩而出色的英文版作品。

    审稿编辑在内部邮件中写道:“最轻松的一次审稿,除了偶尔出现的可能因为打字造成的错误,我觉得没什么可改动的。”

    而其他了第一本的编辑不仅仅对英文版的英文水准印象深刻,更是被写作水平、文笔和故事情节所吸引:“非常棒的故事!什么时候有第二本?我等不及了!”

    “真希望明天就能看到第二本啊!”

    很快,巴尔巴卡这个小出版社的内部邮件群,成为了几个编辑聊天讨论这本小说的地方。

    当天晚上,卢卡回到住所的时候,助理已经将打印装订好的第一册英文版放在他的住处。用过晚餐,卢卡坐在客厅的沙发上,开始这本书……

    ----

    周五上午,但如玉如约接受了许芬妮安排的杂志的专栏作者采访。这名专栏作家是一个中英混血女士,辛蒂,年近四十,和许芬妮一样有着职业女性的干练,但又多了几分艺术气息。

    她会一点点中文,但是对中国国内的流行文化并不算了解。

    不过看得出来,在采访之前她做了功课,所以一上来就称呼但如玉为中国的新锐流行作家。

    采访的过程极为顺利。主要围绕着绘画和写作本身。

    辛蒂有一定经验,懂得利用自己的问题引导被采访对象表达,并最终将采访变作了一场互相的交流,气氛融洽,却同时让她得到了不少素材。

    “你的英文非常棒!”接近采访末尾,辛蒂忍不住赞叹,“而且对油画艺术的简介十分独到。”

    但如玉笑了笑。其实她只是将自己曾经接触过的那些画家所说的话,转述了一遍罢了。

    不过至少,这一次访谈结束,通过辛蒂的专栏表达自己的目的已经完成,说不定还能起到一些宣传作用。

    临分别,但如玉又将一副自己画的比较简单的画作,和一本巴尔巴卡出版社刚刚送来的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