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玉见芬妮一开始思考就越想越远,不由笑了笑。

    但潮升给自己找的这个助理和之前她小打小闹接触过的人不同之处,就在于她的专业和敬业,甚至有点工作狂的感觉。

    比如还没来英国之前,她就整理好了一系列英国风俗习惯的提示,让但如玉注意。方才与卢卡见面之前她也提醒了一下该如何表现。

    而之前保持沉默,在看到但如玉心里动摇,便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出版社列表和资料让她……

    所有这些都体现着她做助理的专业和敬业。

    ----

    接下来几天,许芬妮去和各个出版社咨询打交道,为但如玉的书做推广。而但如玉则在伦敦游览起来。

    这个城市已经变得十分现代化,与记忆里的面貌大不相同。尤其是街上行走的年轻人,热情奔放,大胆乖张,不时给她带来惊喜,甚至是惊吓。

    然而当她走进一些狭窄巷陌,仔细观察现代化背后的建筑时,又欣喜地看到不少历史留下的痕迹。

    街巷、路口、树木、天空……

    但如玉闭上眼,深吸一口气,露出满足的表情。

    ----

    从6月24日到27日,伦敦书展在奥林匹亚中心盛大举行。但如玉住的地方离那里非常近,走路十分钟就能到。

    她换了一身比较舒适休闲的服装,和穿着十分职业化,踩着矮跟鞋的许芬妮一起走过去。

    许芬妮的脸色不太好。她这几天与出版社的接触并不顺利。虽然她已经准备的十分充分,不但带上了但如玉翻译的小说英文版开头和大纲,还将国内版本的销售数据带了过来。她甚至准备了的网络连载数据、如玉姑娘的网络热度和搜索数据等,以证明这套书的潜力。

    然而大出版社毕竟是大出版社,都有着各自的流程和业务分工。像他们这样找上门去的,和普通投稿没什么区别。而投稿就要等着审核。

    许芬妮等不了,也不愿意等。费尽心思与相关编辑接触之后,对方看了却道:“像这样水平的作品,每天我们社都能收到好几本。”

    他们看不上中国国内的销量,当然,也确实国内销量通常对欧美的影响力不大。其次他们也不能确定文章内容是否适合欧美出版。

    “放轻松,这件事本来就是尝试,你知道我并不是非要大出版社不可。”但如玉见许芬妮头疼成这样,不由安慰。“现在情况如何?”

    “有两家出版社同意进行提前审读,但是前提是能提供全本,至少是40的英文翻译稿。另外几家出版社明确拒绝了。哦,对了还有一家说提供稿件之后简单审核就可以出版。但是他们要买断版权。”

    但如玉摇头:“买断是不用考虑了。”

    许芬妮点头:“我也是这么认为的。”

    走进书展大厅,两个人被展位拥挤和人流密度给吓了一跳。

    不过但如玉很快适应了,也庆幸自己穿了休闲装,在人群中穿梭并不觉得疲累。

    按照许芬妮的指引,但如玉走了几家出版小说较多的出版社,看了不少最新出版的书籍。她看英文毫不费力,拿起一本先看装帧,然后翻几页便能知道这书成色如何。

    但如玉在几家出版社逛下来之后,不由暗自摇头。说实话,刚才许芬妮跟自己介绍情况,她还以为是自己的书质量不够好,所以那些人才拒绝或者提出很差的合作条件。却没料到他们出版社出版推广的书比自己写的还有不如……

    其实但如玉这是想岔了。很多出版社让他们提供更多稿件,等待审核并不是因为但如玉写的不好,而是这就是大出版社的现状。稿子多,出版的机会少。就算有再多编辑看,一篇投稿从投出去,到出版社反馈也需要一个月,甚至三个月的时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