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走过了几个巷口,又穿过了一个较大的木匠聚集地,转弯过一个潮湿的鱼市,才来到霸下街道。

    靠近街道口有张桌子,旁边椅子上坐了一个消瘦的中年人。中年人穿着一身灰皮,头上带着高顶帽,腰间还挂着一把朴刀。

    这是占据了霸下街道的帮派的人,在这边是为了收摆摊费。

    李寻用半斤麻菜抵了摆摊费,才麻溜的走了进去。

    里面用石灰块划分好了区域,长六尺宽五尺,每块也就只能蹲两个人。

    李寻找个没人的摊点蹲下,顺手把麻菜摆在摊上。

    “上好的麻菜!今天刚刚从地里摘来的,一斤只要四文铜钱!”

    很快就有居民过来,讨价还价一番后,六斤半的麻菜全部被买走,原地只剩下李寻一个人,还有几十枚铜钱。

    躲过周围不怀好意的目光,李寻把铜钱用布包好,揣进怀里。辨认了一下道路,他顺着街道向左走去。

    又过了两个拐弯口,李寻才在一户宅子的后门停了下来。

    赵家大宅。

    这边早有一个管事的在等候了。

    换上衣服,又是进行书房的打扫。

    这是他接的五天一次的差事儿,虽然每次都要忙到晚上,但是工钱是一次一结,二十文铜钱。

    这才是他为什么愿意花费两文钱来这霸下街道贩卖的原因。

    月色泛凉,李寻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了家。

    家在城北胡同的最深处,是低矮草房中的一间。旁边还有洗好的麻布衣服在晾着,周围是刚刚翻过的空地,种上的麻菜成熟了,在白天就收好放置在地窖里。

    其中一部分被李寻拿去卖掉了。

    向前走几步,听到了大黄狗的吠叫。

    “是寻哥吗?”

    屋内没有点灯,昏暗的房间里,有一怯生生的声音传来。

    李寻推开门,绕过有些碍事的烂木长桌,在月光的映射下,看到了自己的妹妹。

    李婉也是穿着麻布衣服,不过明显大了一号。这是李寻的衣服改小了之后给她穿的,不过明显不合身。

    她右手指戴着一个顶针,左手还拿着线,显然在做着针线活儿。

    “今儿个怎么这么晚回来?”

    看到是大哥回来了,李婉明显松了一口气。

    “主家的活儿比较多,还办了场宴会,耽搁了点时间。”

    李寻解释了一句。

    “是赵家打扫书房的活儿吗?怎么开宴会也要你们这些书房的人去?”

    李婉走到门口,搬过来一个木板凳,借着月光准备穿线。

    微光洒在她的身上,露出清秀的面容。身躯略显瘦弱,伸出的手上满是糙纹。

    “客人家的孩子跑到了书房玩耍,没办法提前走开。”

    李寻解释了一句。

    “不过最后多结了五文钱,倒也算不错。”

    李家总共四户人口,李父李母和一个妹妹。

    李父名李全永,是个打铁匠,靠着为城里的大户人家和流窜的帮派打造铁具为生。

    偶尔也接一些私活,是家里的顶梁柱。

    李母则是帮李父的忙,维持一个铺子的运转。

    妹妹李婉虽然年纪尚小,有时也接一些针线活补贴家用。

    父母对他是很好的,有什么好吃的都会带回来,而妹妹也很懂事,知道家里未来的支柱是哥哥,平日也很安分。

    荒乱年代,总是男丁会得到重视。

    “爹娘留了口信,今天来了一批生铁,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