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作的真实身份并非如此简单。

    问题出在笔触上,尽管唐寅的画作有时细腻如丝,有时豪放大气,但他的笔触习惯始终如一,犹如个人独特的签名。

    这是鉴定学中的精髓,他的风格如同烙印,无法轻易模仿。

    然而,这幅画的模仿痕迹太过明显,笔触间断,显然是临摹之作。

    接着,苏恒的目光转向了画纸,这张纸虽厚实,表面略带岁月的痕迹,微黄且略显沧桑。

    然而,奇怪的是,纸张的新旧程度与画作的年代不符,显然被做过手脚。

    这幅仿制品在整体上精巧绝伦,但正是这种完美,反而暴露出伪造者在细节上的疏忽。

    正当苏恒准备深入探究时,王罡突然凑过来询问:“苏大师,您是否已有了结论。”

    苏恒眉宇微蹙,身为鉴定专家的王罡应该明白专注的重要性,为何在此时打扰?他微笑着,略带迟疑地说:“我见识浅薄,仔细审视后,我……”

    这幅画的确与唐寅的风格颇有几分神似,让人难以忽视。

    然而,苏恒却在其中发现了微妙的瑕疵。

    他正专注地探寻着这些隐藏的疑点。

    尽管系统标注其价值高达两千八百万,但这并未令他轻易认同。

    毕竟,在艺术界,权威的鉴定意见才是公认的准则,而非机器的判断。

    王罡的嘴角微扬,似有所思,而苏恒敏锐地察觉到周围专家们的微妙反应。

    他们对这幅画似乎并不陌生?

    苏恒心头一震,意识到可能存在的陷阱。

    他立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从容应对。

    "嘿,"王罡略显惊讶,"需要帮助吗?具体是遇到了什么困扰。”苏恒暗自思忖,表面上保持着冷静,他解释道:"这幅画的笔触轻盈,色彩鲜明,布局大胆,富有动感,这些特点无疑符合唐寅的画风。

    然而,细微之处的笔法却显得过于规整,与唐寅的随意洒脱有所出入。”

    此言一出,王罡等人眼中闪过一丝意外,他们没想到苏恒如此专业。

    确实,如此精巧的伪造之作,非专业人士很难察觉。

    直播间的观众们被苏恒的专业见解所震撼,纷纷惊叹:“哇,苏恒好厉害,他在书画方面的见解真是独到。”

    “我只理解了他的表面意思,但整体上的分析让我有点困惑。”

    “我也一样,佩服。”

    “这就是真正的专业知识。"苏恒,你对'一知半解'的理解是否出现了偏差?这可是深入剖析啊。”

    “这装得,太真实了,感觉很过瘾。”

    现场,王罡淡然地示意,说道:“苏先生,请问请详细说说你的见解。”

    面对镜头,苏恒平静地阐述:“我个人认为,这并非唐寅的真迹,而是后人的精心制作或仿造之作。”

    此话一出,全场哗然,窃窃私语声四起。

    唐寅的名声早已深入人心,他的画作价值飙升,人们对鉴定结果寄予厚望。

    然而,苏恒的断定无疑打破了他们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