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肩搭背,抻着脖子,正吃力辨认着告示上的文字,想象和向往着那个他们从未涉足过的江湖。

    李白龙收回目光,走入县衙大门。

    临县县衙五进,占地广阔方正,四平八稳,走入大门就是第一进,大路两侧有四处院落建筑,分别是招待所、机关食堂、监狱和三班衙役值班室。

    沿着大路直走,便是仪门,仪门平时不开,来往人员通常走旁边的角门,仪门之后的二进,就是县政府的办公区域,道路两侧分布着吏户礼兵刑工六房,尽头则是衙门的断案正堂。

    即电视剧里发生“民妇天生神力啊”、“大人你还说你不会武功”的地方。

    到了二进之后,人便多了起来,户房、礼房和工房前都有人排队办事,有布衣也有富户,时不时有皂隶出来叫号,现场其实非常热闹。

    刚一进门,便遇到一名身穿半旧绸衫、发须皆白的武者昂首走来,一个少年跟在他身后,挑着两个锁住的大箱,沉稳地小跑。

    李白龙见到他,拱手道:“吴世伯,晚辈有礼。”

    那老人见了李白龙,脸上浮现和煦笑容,抢上两步回礼:“见过武魁。”

    这位老者已是七十二岁,乃是临之城的传奇,大名鼎鼎的吴畏。

    ——顺便一提,这名字的赛博度不比孙〇克高2077倍。

    他的人生可谓是“大齐梦”的典型代表。

    父母农家出身,他幼时被当地武师发掘收徒,二十一岁过府试、成为秀才,他的蒙师收了一大笔转会费,把他交易到了州郡上的某个一甲门派。

    二十四岁时便通过解试,做了武举人。

    次年进京赶考,不第。

    之后的六年,被门派重点栽培、倾斜资源——即送他去边军参加武训,作为锐士上阵迎敌、于生死间积累临战经验。

    又花费重金,请三甲宗门的名师对他进行一对一辅导。

    又让他游历江湖、阅览世情、结识同道。

    见他从小打的基础稍有欠缺,还从教培门派买了两次易经伐髓套餐,给他优化武骨、补全根基。

    之后,吴畏又进京考了两次,皆不第。

    三十岁出头时,便被门派优化、清退出武举序列。

    后转入宗门中层管理岗,参与门派产业事务——主要任务是挟枪带刀,与“友派朋宗”们进行商战。

    借此机会与三教九流打了很多交道,遍观世情。

    三十五岁时立下大功,给友宗带去了重大损失,所以被掌门重赏。

    掌门的意思是由门派出钱出面运作,以吴畏武举人的身份,去谋一任州中的巡检,虽是卑职,毕竟官身,已足够后半生安身立命。

    他想了一夜,拒绝了,恳求离宗,拿一笔遣散费,带着家小回临县,买了一块地,盖了一间小小的武馆,建立了一个微小型门派。

    谁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

    只知道他筚路蓝缕,起于微末,从抢衙门的外包任务,到培养武童拿朝廷的门派补贴,乃至收购产业田铺,参与本地事务,渐渐将一家名不见经传的门派做了起来。

    并在五十三岁的时候,用这些年经营积攒的积蓄,从老门派那边买来一门心法和一门身法的传功版权,与他自创的拳法和棍法一起,凑齐了“独立武道传承产权”这一最关键的硬性条件,使他的门派从三丙成功晋升一乙。

    门派评级从丙到乙,便如武者炼精化气、修出内劲一样,是鱼跃龙门、登堂入室的标志,意味着功名利禄,源源而来。

    他只用了不到二十年的时光。

    在寻常县城里,乙级已是地方支柱门派,深度参与地方事务,乃是当地武林的参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