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东西,难道还能强迫别人忘了不成?

    “林兄,请问。”

    既然决定论道,陈慈也不小家子气,便让林半山先行开口。

    “陈兄,修行一道无论器、法,所传经文皆有定数,错上一丝就不易练成,还可能前功尽弃。”

    林半山眉头轻皱:“可教中长老亦有言,千人得一法,千人有千法,我数次尝试,却都功亏一篑,不敢贸然改变,今日看陈兄推陈出新,所以才冒昧一问。”

    修道极耗岁月,不是亲传弟子,自家儿孙,可没几个高人愿意处处亲自点拨,能提点几句已是不易。

    陈慈的五阴煞气袋虽有变化,但他却也不好说是自己之功,亦或者是金手指面板的神效,便把自己关于五行变化、蕴养煞气的心得讲给林半山听,是对是错也只能靠他自己分辨,过后还将《白阳剑解》拿出,给其一观。

    “我之法器发生变化,一是修为突破,破三十六窍之后似有所悟,水到渠成,林兄你若破七十二窍时,或也有此种感悟。”

    陈慈补充道:“另我钻研自家法器时,却将得失之心放在一旁,敢于尝试,但实话说与伱听,我这法器根基却是受了些损伤,能成功也是侥幸。”

    林半山听了陈慈所言,沉吟许久,才缓缓叹气:“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谢过陈兄指点,不过‘得失’二字没几个人能看穿,我之法器已祭炼二十余载,近乎半数身家,便是鼓起勇气尝试,临门一脚总会心生犹豫,怕半生心血一朝毁去。”

    沉默片刻,林半山才理好思绪,笑道:“陈兄,请。”

    陈慈也不客气,开口道:“我却想请教一下丹道修行的知识,除了丹法难修,便是最基础的辟谷丹,我莫名感觉成功率略低。”

    陈慈倒也不是胡说,他确实觉得自己入门级别的摄药法咒摄取五谷精粹的成功率有些低,若低阶丹师都是如此,一人一月也不过产出两、三修士需辟谷丹,那也太少了,哪够市场消费。

    可要是说等丹法修为高了,辟谷丹的成功率就上去了,也不太对。

    都丹法提升了,谁还去炼辟谷丹啊,不得去炼制灵丹?

    这里面,应该有哪些陈慈不知的地方。

    林半山思索片刻,开口问道:“陈兄可是修行的小诸天摄气丹法?”

    “嗯。”

    “那就对了,陈兄其实也懂其中缘故,但一时却没想通。”

    林半山笑道:“正是千人得一法,千人有千法,自小诸天摄气丹法传遍天下后,这几劫以来,总有些丹法奇才研究其中奥妙,以其为总纲,进行改良。

    以摄药法为例,可摄天下草木丹材,但除了少数丹鼎大宗,天下绝大多数丹师也不过精通数张丹方,这摄药法适用性太广,反而不妙,便渐渐研究出对应特定丹材的摄药法咒,就好似辟谷丹,便有对应的五谷摄药法,虽只能摄取五谷精粹,但成功率却比小诸天摄气丹法中的法门高上许多,算是有得有失。”

    顿了一下,林半山略带歉意:“不过这些改良丹道法咒,皆是各门各派中的秘传,就是杂家散修丹师也只口传亲子,旁人难知。”

    这其实是修行界有丹法传承修士的常识,只要专攻一门丹方,两三代人下来,总能将小诸天摄气丹法略微改进。

    只不过陈慈所在禾山教中却没几个修士能沉下心研究丹法,要不是这小诸天摄气丹法流传甚广,估计禾山教大能都懒得抢回来放于门内。

    “对应特定丹材的摄药法咒?”

    陈慈一听便明白了其中道理,却又无可奈何,这就像他研究出来的五阴金煞,算是每个修士的特有底蕴,旁人想学都没处学。

    好消息:日后天下丹方,他皆可炼得,未来可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