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之所以开得起百业营生,养得了十余万户。

    全靠鱼栏、柴市、火窑,这些县上首屈一指的好去处。

    因为提供得了做事的活计、谋生的生路。

    又被称为“米饭班子”。

    意思是仰仗三大东家赏饭吃。

    大家才可以混个温饱。

    颇有种打工牛马对公司老板感恩戴德的荒唐感。

    原身之前就在鱼栏厮混,勉强挣得两口饭食。

    但只是堪堪糊口的艰难日子,终究不够稳妥。

    好像白启身下那条小舢板,稍微大点的风浪拍打过来。

    人和船都要翻沉。

    “贱户之身,只能操持贱业,出不了黑河县,更进不了城。

    不靠着鱼栏、柴市、火窑,连温饱都难。”

    白启摇头,很清楚当前处境。

    鱼栏不是好心的善堂,如果长时间没大货上供,交不起抽成。

    被夺走摊位,沦为无业游民,失去谋生门路。

    也很常见。

    自打白启来到这里,成为打渔人讨生活。

    就耳闻过黑河县立着两条铁石般的规矩。

    一是,不白养闲人。

    二是,不瞎讲道理。

    他听鱼栏的老人讲,离这里十万八千里之远的中枢龙庭,把亿兆黎庶分为三六九等。

    最上为仙籍,官籍,贵籍。

    绝非白启所能接触得到。

    其次就是中下六户。

    匠,商,农,贱,奴,役。

    三籍六户,合称九等。

    像白启这样的渔民。

    没有田地,大多以舟为家,沿河而居。

    被唤作“白水郎”、“游艇子”。

    据说,有的地方。

    甚至不许他们上岸,更禁止通婚。

    可以讲,打渔人是位于百业营生,各种行当的鄙视链最底端。

    就比卖身为仆的“奴户”、做无偿苦工的“役户”稍好一些。

    “逐水生活的渔家子,当然远不如地里刨食的农夫。”

    白启撇了撇嘴。

    毕竟土地才是产业,种田农耕才养得活人口。

    打渔、赶海,漂泊无依,又岂能受待见。

    “挣温饱,脱贱户,买个宅子……今世的人生愿景仅此。

    这么一看,哪方天地的底层,所想的盼头好像都差不多。

    无非吃喝不愁,混个体面,以及买房!

    当前最紧要的,还是弄些好渔获,熬过杀人的秋冬!”

    对于渔家子而言,每年过冬是一道关乎性命的大难关。

    不说御寒用的棉袄,只没钱买木炭、柴火、米粮,就有让人冻死的危险。

    更别提河流冰封之后,难以捕鱼下水,坐吃山空。

    像白启这种只靠一条舢板讨生活的穷苦贱户。

    想安心歇息几个月不劳作,那是异想天开。

    等到日头偏移,天色微暗。

    白启收起撒下去的大网,入手不算沉,扯上来一瞧,果然没啥收获。

    仍旧是一堆卖不上价的河虾蚬子,以及几条还算肥大的鲢鳙。

    “可恨老天爷不赏饭!我要以后有了本事,捕不到鱼就直接抽水!

    非得把这八百里黑河,掏个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