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初步稳定了地方秩序,令两地各郡,开始恢复正常的生活生产。

    不过略有瑕疵的,就是这些新建的府县兵,其县尉、指挥使,实力都普遍偏低,基本为县尉三流武者,指挥使二流武者的配置。

    比起正常县尉二流、指挥使一流的标配,着实是寒碜不少。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根本原因,还是陆渊一下扩增了大量禁军、郡兵,新增二十余万兵马,导致了军中出现了许多军官将校的缺口。

    宁国的体制与楚国不同,他们是世家门阀治国,做官唯门第论。哪怕有着科举选士制度,但没有背景出身,即便中举做官,也很难升到高位。

    遍观宁国,朝堂皆高门,府县皆寒士,实打实的阶级垄断了。

    楚国则是科举选才,唯能力论。

    只要能力足够,才华够高,宰相大将也是做得。

    最好的例子,就是孙思文和陆渊的几个弟子了。

    抛开他们和陆渊的交情,任何人都不得不承认,这些楚国的高层,无不是起于底层贫寒之家。

    最终靠着自己的努力,以及陆渊的赏识,才一步步走到了今日。

    纵然是苏、南海两国,也基本是任人唯亲。

    国中军中的官员将校,无不是出自原本的南海派、九川剑派,与苏氏、严氏深度绑定,难分彼此。

    所以这几种完全两个极端的选才用人方法,也导致了陆渊在收编三国俘虏的时候,其实很难全部接收所有人。

    如那些被俘的将校,要么就是出身临海世家,家族依旧在抵抗楚国侵略。

    要么就是南海派、九川剑派弟子,与陆渊有着杀师、杀徒、杀同门、灭门之仇。

    你说说,这些人,纵然有才能,但是陆渊他敢用吗?

    自然是不敢的。

    因此收编三国俘虏,陆渊也只能收编最底层的那些士兵,凡是中高层的将校,除非能确认的确与三国高层牵扯不大,不然是绝不会任用的。

    可这些中高层将校吸收不了,陆渊整编的五十万大军,就只能自己去想办法培养任用军官了。

    可五十万大军的军官缺口,想要一下子补上,又谈何容易?

    所以权衡利弊之后,为了保证禁军、郡兵等主力兵马的编制完整。

    陆渊在编练各军的时候,就不得不先牺牲地方治安部队,优先保证主力战兵的军官配置了。

    这也就造成了现如今,各基层府县军事长官,指挥使、县尉等官员的普遍实力低下之现状。

    可就算是如此配置,因为整编的兵马实在太多,楚国新占各府县的指挥使、县尉等官职,还是出现了大量的空缺。

    使地方出现有兵无将,最终只能由县令、知府的文官掌兵的现象。

    似此等文武不分,外行指挥内行的情况,自然不能任其持续下去。

    所以在尹回轩前来投效的时候,陆渊并没多为难,就直接收纳,并且还让对方多推荐门人弟子,让更多同门来楚国效力。

    其目的,就是看上了六阳派内,那数量庞大的高手储备。

    作为享誉三州的先天大派,六阳派中,仅是一流高手,便不下二十人;二流高手,更是多达上百之多;三流及以下者,数以千计。

    这么一股庞大的高手储备,楚国若是能得到并利用之,如今面临的地方基层高手缺口,瞬间就能被填满补上。

    如今六阳派那边,陆渊已经让尹回轩回去整顿,想来不用多久,六阳派的诸多高手,就会随其一起前来,为楚国发光发热了。

    至于一下填入这么多六阳派的高手,是否会导致在楚国地方上,六阳派的势力做大,这个也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