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在燕华,不存在类似我朝这种,拥地千顷,乃至万顷的大士绅地主,所以燕华的乡土村社,能惠及燕华治下所有农民。”

    “可王爷在推动中原乡土村社时期,似乎忘记了,被一纸身契束缚,隶属士绅地主的佃农,这些佃农,没有一点土地傍身,就连他们的屋子,乃至坟塚所用之地,也是士绅地主的,其实,他们才是最悲苦的。”

    “在燕华的先进农机具涌入中原后,士绅地主为了赚取更多利润,开始大量投入使用畜力农机具,同时,将多余的劳动力无情抛弃,有良心的士绅地主,只是把百姓赶出他们的土地,释还他们自由身,让他们自谋生路,可很多无良士绅地主,却把隶属他们的佃农身契,转手高价卖给工厂主。”

    “这些佃农,原本祖祖辈辈就被奴役,可到头来,当他们没有价值时,士绅地主,却要连他们,最后一点价值都榨干净,此举,有违天道啊!”

    朱棣忽然转身,在张三丰嘴唇动动,要继续前,笑问:“张真人未超脱于世时,据说,也是士绅豪强出身……”

    “本王还听说,我父皇建立大明之初,曾招揽张真人,为真人拒绝,世人都说,张真人为首,这些从元朝走来的遗老遗少,是不满父皇对你们的限制。”

    ……

    这类说法,当世有。

    后世更多。

    尤其是那些,抹黑父皇时期的酸臭文人。

    张三丰不受招揽,屡屡被这些酸臭之辈,拿出来举例。

    无他。

    张三丰在普通人中的影响力足够大嘛。

    百姓是质朴的,也是短视的。

    舆论宣传中。

    类似树立一个张三丰这样的人,说些酸臭之话,就是那些酸臭文人最喜欢使用的‘神通之术’。

    效果往往还很不错。

    比如,某某影响力巨大的富豪,不回来,是受到威胁芸芸。

    站在他如今这个高度,再审视这些言论,当真可笑。

    张三丰微微愣怔,随即笑了,摇头道:“一小撮自诩聪明的宵小之辈的阴谋罢了,老道观,陛下就未将这些言论放在心中。”

    “天下大定,老道超脱方外,不想沾染尘俗罢了……”

    “而且,老道从元末走过来,很清楚,我等方外之人,于治理天下无任何经验建设,一个人,妄自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大放厥词,只会祸国殃民,且我中原,自古以来便是政教分离,方外之人追求方外之事,尘俗之人,追求尘俗之事,恰好,恰好。民间世俗百姓,受政权指导,精神寄托于儒释道,如此,便是太极阴阳,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

    若非这位王爷着实令他佩服。

    若非,担心这位王爷在回朝途中出事,他想借自身这点名望,护送其安全抵达金陵。

    此番,他也不会掺和着红尘之事。

    朱棣也十分佩服这位张真人这番话,尤其是最后总结的相互对立,相互统一。

    点点头,说道:“隶属士绅地主的佃农,的确是朝廷变革期,被选择性遗忘的一群人。”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如果当初强迫士绅,这变革必然无法推行下去,对士绅群体我也很讨厌,可铲除这个群体,得多长时间,得造成多么大的动乱,何况,对文化的损害,更是不可估量的,这个群体再腐朽,也不得不承认,他们掌控着知识,他们承担着文化的传承。”

    这个群体,创造了许许多多腐朽东西。

    但这个群体,也一直在传承那些好的精华。

    哪怕,这个群体,只是口是心非,冠冕堂皇,可传承就是传承。

    “唐末,士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