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了翁肃拜行礼,只是防御,不是进攻,他还能勉强为之。

    “杜杲,占了山东,同时也要小心金国来犯,切不可粗心大意。”

    赵竑不忘叮嘱杜杲。

    “魏卿,河北运河堵塞,若是硬凿,势必是恶战连连,将士折损,也给了蒙军反应的机会。我大宋水师如此精锐,十万之众,弃之不用,实在是浪费。”

    赵竑对着魏了翁说道,算是做了一个回答。

    “陛下,恢复两河,决不可元嘉草草,赢得仓皇北顾。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陛下慎之。”

    真德秀脸色严肃,郑重说道。

    “这个朕自然知晓。不过朕要纠正一下,辛稼轩并不是说韩柁胄做事草莽,只是提醒他而已。韩柁胄什么都料到了,却输给了人性,输给了汉奸。”

    赵竑朗声说道,给韩柁胄正名。

    当年韩柁胄北伐,蜀口防御坚实,十万边军,骑兵万余,若不是吴曦这个“蜀王汉奸”叛国,开禧北伐也不至于如此收场。

    抗金英雄的子孙当了卖国贼,谁又能想到?

    “户部和各路准备粮草,东路以海州港、密州港作为中转之地;西路以长安囤积,准备一月粮草即可。宣传司在报纸上宣传造势。这一场国战,朕势在必得!”

    赵竑看着吴潜,微微一笑。

    “吴卿,真公说的没错,北伐大业,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草供给,你没有问题吧?”

    40万大军,西北供给毕竟有限,还是要靠东南,靠南洋的米粮供给。

    “陛下,若是能有半年的时间,臣可从南洋调集200万石粮草,海外可提供硝石硫磺等物,足够我40万大军半年之用。在东海冰冻前,粮草会源源不断,足够大军常驻两河!”

    吴潜的话语里,充满了自信。

    渤泥、瓜哇等地的垦殖,占城、麻逸的粮食进口,足以保证数十万大军的供给了。

    “北伐大计,事关我大宋国运,此乃国战,还需全盘筹划。所以朕打算在秋日北伐,期间有半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准备。粮草辎重、新型火器、士卒编练、船只战马供给,补给线的选取,都要准备妥当。”

    半年的时间,避过暑热,秋日北伐,的确是更加稳妥的选择。

    “陛下圣明,臣等遵旨!”

    众臣子异口同声,一起肃拜行礼。

    皇帝考虑周全,并不是元嘉草草,也让他们心安。

    有了海外的粮食辎重,后勤补给无虞。皇帝高瞻远瞩,海外拓殖,的确是下了一盘大棋。

    “诸位卿家,下去后都好好准备,动员六军,千万不可玩乎懈怠,误了北伐大业。”

    赵竑看着众人,加重了语气。

    “朕还是那句话,战争的目的,在于最大程度地杀伤对方,让对方失去抵抗能力。存人失地,人地两得;存地失人,人地两失。你们都明白了吗?”

    “谨遵陛下教诲!”

    众臣一起肃拜行礼,纷纷领命。

    “众卿,唐有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成就盛唐伟业。朕意在金陵讲武堂旁建一昭勋阁,设我大宋二十八位功臣画像来褒奖,也让世人鉴赏,知道他们的丰功伟绩,流芳千古。”

    赵竑拿出一份名单,董宋臣赶紧接过。

    “你们看一下,这些都是我大宋的先贤先烈,共有十五人。剩下的十三人,朕意在本朝选择。”

    众臣一个接一个传阅下去,人人都是尬笑,个个心怀鬼胎。

    恢复了两河,收复了西域,攘外安内。这十三个昭勋阁的人选,恐怕就会定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