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历史上的金国末帝完颜守绪,面对蒙古大军没有还手之力,却一直不把南宋放在眼里。

    “北兵之所以常取胜者,恃北方之马力,就中国之技巧耳。至于宋人,何足道哉!朕得甲士三千,纵横江淮间,有余力矣。”

    他老子金宣宗麾下二十多万金军南侵,也没占得当时孱弱的南宋什么便宜,他三千人就想纵横江淮,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更不用说,他如今面对的是一个完全不同的国力昌盛、兵强马壮的大宋帝国。

    帝国,不向外扩张,开疆拓土,那还能叫帝国吗?

    “陛下,既然北伐势在必行,不如直接灭了金国,报了百年国仇不说,也解决了后顾之忧。至于恢复两河,可先灭了金国再挥兵北上。到时候整个北地,就都是我大宋的天下!”

    李唐接着说道,两眼放光。

    即便是过去了百年,宋人对金国的切齿仇恨,并不能轻易化解。

    汉中一战,蒙古大军损失了七万,整个蒙古大军损失至少九万,蒙古铁骑损失惨重,伤筋动骨。但蒙古国毕竟势大,一旦让其恢复力量卷土重来,对大宋的冲击,可谓巨大。

    至于金国,犹如当年的西夏,苟延残喘而已。若是大军北伐,金军敢攻宋,杜杲部和宋金边界的宋军也必会给金军迎头痛击。

    “陛下,如果直接北上,金国必会掣肘,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啊!”

    许胜摇摇头,显然也不赞成越过金国北上。

    “金国已是弹丸之地,再加上和鞑靼大军一战损失惨重,犹如当日的战后西夏一样,不足为患,早打晚打都是一样。要是逼迫太急,金人困兽犹斗,我军将士恐会损失不少。”

    赵竑不知不觉,皱起了眉头。

    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攻打两河,把蒙古大军赶到雁门关或居庸关外,这是第一步。

    未来,还要恢复西域、漠南,还有更远更难的路要走。

    不过,一番话说下来,他心头的烦躁消失殆尽,人也振奋了起来。

    一国之君,可不能轻易失去斗志。

    一群人说说笑笑进来,看到李唐和许胜,几人都是惊喜交加。再看到赵竑,个个肃拜行礼。

    “李教官!许教官!”

    说起来,他们都是这二人的学员。

    “见过……”

    “慢!”

    赵竑适时开口,阻止了几人。

    幸亏这些人穿的是便装,否则真要惊动其他人,没法好好吃饭了。

    “几位兄弟,找位子坐,不要客气!”

    李唐赶紧招呼起了曹友闻等人。

    想不到召集众将臣来临安城参加朝会,路远的曹友闻,以及吕文德和余玠几个率先到了。

    几个正在吃饭的年轻人转过头,惊讶地看了一眼曹友闻等人,又转过头去,继续吃饭。

    临安城的大臣将领多如牛毛,满大街都是。几个军官吃饭,没什么大惊小怪的。

    许胜和李唐、董宋臣三人识趣地去了另外一桌,曹友闻等人纷纷在赵竑桌旁坐下。

    “不要说话,吃完了再谈。”

    赵竑阻止了众人,一群人不再言语,只顾吃喝。

    街上熙熙攘攘,人来人往,喜气洋洋,街旁灯火通明,天上地下烟花爆竹,渲染夜色。

    赵竑若有所思。不知道历史上元军攻破临安城,这里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陛下,王坚等人随后赶来,崔相公、范相公和郭相公慢些到。”

    曹友闻跟着赵竑,轻声开口。

    皇帝召这么多边将重臣到临安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