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兵。大汗派我前来,乃是为和大宋议和。”

    耶律楚材沉吟片刻,沉声说了出来。

    耶律楚材的话听在耳中,赵竑冷冷一笑。

    “耶律先生,你的大汗已经病逝,就不要欲盖弥彰了。如果朕猜得不错,是窝阔台叫你来的吧。你倒是说说,怎么个议和法?”

    赵竑指了指桌上的两块金牌,示意了下面的曹友闻一下。

    “这是你们蒙古大军的金牌,拿回去吧,别再吓唬人了,一点用都没有。”

    曹友闻心知肚明,拿起金牌,走了过去,放到了李邦瑞身旁的桌上。

    “宋皇,以前的过节和误会,还请暂且放过。”

    耶律楚材看了一眼金牌,面不改色。

    “蒙宋和金人都是世仇,我蒙古国灭金,志在必得。但金人顽抗,死不悔改。我军欲借道大宋,直插金人背后。不知宋皇可否借道,我军自有重谢。”

    耶律楚材的话,让赵竑心头透亮。

    所有人都不知,赵竑却是明明白白。借道宋境攻击金国背后,这是成吉思汗的临终遗言。耶律楚材连蒙军想借道宋境的事情都说了出来,看来,成吉思汗已经病死了。

    一代天骄、用兵如神的成吉思汗病死了,比历史上似乎还早了些日子。蒙古大军军心涣散,不用问要撤兵了。

    赵竑沉吟片刻,这才说了出来。

    “耶律先生存民高义,必青史留名,赵竑感佩之至,请先生受赵竑一拜!”

    赵竑站起身来,走了下来,肃拜了一礼。

    曹友闻和郭正孙等臣子无奈,只好跟着赵竑,向耶律楚材施礼。

    “宋皇,这可不敢当!”

    耶律楚材赶紧站直身子,回了一礼。

    想不到他劝阻蒙古大军杀戮,竟然得到了大宋天子的青睐和敬重,让他也是受宠若惊。

    其实他所做的有限,要不然两河之地,也不会百里无人烟,百姓十不存一。

    “先生当得起,先生请坐,无须客气。”

    赵竑转过身来,回到椅子上坐下。

    “耶律先生仁心,但又能救多少天下人?大蒙古国之制,凡攻城而抗拒者屠之。故蒙古大军入中原所屠名城不可胜计,妇孺老幼,皆难幸免。百姓尸积如山,血流成河,白骨累累。蒙古大军欠下的血债,先生能代为偿还吗?所以,借道的事情,就不必说了。”

    耶律楚材和李邦瑞对望了一眼,都是摇头。

    他二人都是读书人,当然能体会赵竑话里面的意思。

    “大宋皇帝,宋金可是世仇,难道你能忘了靖康之耻?能忘了国恨家仇?”

    李邦瑞不自觉地,嘴里的“宋皇”改成了“大宋皇帝”,态度也变的恭谨许多。

    “尊使,宋金世仇,大宋无人敢忘。但大宋的家仇,宋人会自己去报,无需外力。大宋即便是恢复故土,也不会烧杀抢掠,完全没有必要。秋毫无犯,这也是我大宋官军做事的方式。”

    赵竑看向了曹友闻和郭正孙等臣子,郑重其事。

    “你们说,我军占了兰州、临洮府等地,可有杀过一个无辜的百姓?抢夺过百姓一文钱的财物?”

    “回陛下,我军所到之处,秋毫无犯,赈民施粥,嘘寒问病,从无暴虐之举。”

    郭正孙拱手,代表众人一本正经回道。

    “大宋皇帝,难道真的就没有缓和的余地吗?”

    赵竑君臣互问互答,耶律楚材心知肚明,苦笑了一声,还不甘心。

    道不同不相为谋。赵竑话里的意思不言而喻,双方政见相背而行,难以协调。

    “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