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人不需要说第二次。这二人都知道革新变法的命门,不唯唯诺诺,这才是干吏。

    看来让这二人去江南东路,最起码不会差。

    “陛下让……我二人去江南东路,施行新法?”

    胡梦昱心头狂跳,张口问了出来。

    “你们知道,熙丰变法,为什么会遭到满朝官员抵制吗?”

    赵竑没有回答胡梦昱的问题,反问了起来。

    汪纲和胡梦昱对望一眼,胡梦昱年轻气盛,脱口而出。

    “陛下,以微臣看来,变法之所以失败,人心而已。若是人性本善,坦坦荡荡,人人忧国爱民,变法又何至于此?”

    “陛下,还是要以得力吏员,以律法辅助,施雷霆手段,使新政得以顺利推行。”

    汪纲老成持重,继续说道。

    赵竑哈哈一笑,赞赏地点了点头。

    “胡卿,汪卿,你们说的对,革新变法的成败,王权才是根本。”

    赵竑终于提出了自己的设想。

    “变法的成功,不能寄托于人心的善恶上。王道需要强大的王权来推动,此其一。道德律法上的规范和支撑,使得吏治清明,朕自有安排,此其二。你们有朕的全力支持,此其三。但这变法图强的事,得你们自己去做。三年左右的时间,朕要使江南东路成为一国之模范。你们有信心吗?”

    使江南东路成为一国之模范!

    汪纲和胡梦昱再次对望一眼,一起站了起来,肃拜行礼。

    “臣谨遵陛下教诲!”

    金陵六朝古都,临江而建,城高池厚,战略地位极其重要。赵竑以江南东路为试验区,锐意变法的决心可想而知。

    再联想到赵竑把新建的讲武堂设在金陵城,江山北望,金陵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有皇帝全力支持,还有律法和要员保驾护航,虽然心头压力山大,但也是踌躇满志。若是能不负君望,迈入执政议政之列,或造福一方,青史留名,几乎唾手可得。

    或许可以比肩,或是超过王安石,也未必不能。

    “大凡革新变法,不宜狂风暴雨,而要循序渐进。比如到了金陵,这第一件大事,就是清丈田田,查出赋税隐漏。与此同时,朕已成立反贪司,杜绝贪污受贿,以确保江南东路新政顺利进行。”

    中国几千年来都是人情社会,以法制代替人治,吏治清明,才能治本。

    “陛下,推行新政,清丈田亩,追缴隐税藏赋,下面就是要实行经界法呢?”

    汪纲心头沉甸甸,下意识问了出来。

    宋室南渡百年,经界法屡次试行,皆是无功而返。其中阻挠之力,可见一斑。

    皇帝刚猛,炸弹都背到了大殿上,执刃血流五步。皇帝肯定要一推到底,到时候只怕是血流成河,人头滚滚了。

    “不错。清丈田亩是手段,经界法才是目的。先在江南东路试行,然后推广至两浙、京湖、四川等各路府州。十年之内,甚至更快,朕要经界法试行于大宋天下。”

    赵竑侃侃道来,踌躇满志,也是信心十足。

    那些前任,身为一国之君,居然在变法困难面前无功而返,真是咄咄怪事!

    既然诸位不行,都是垃圾,那就让他来完成吧。他倒要看看,谁敢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