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东西都能立即制作,包括化妆品。

    那么多以前觉得珍贵的东西,结果就是人家下丘村随时可以做出来的。

    现在听她们说话,要调香水的气味,干旱的时候,兰花的香味更浓,就是容易死。

    “干旱的时候枣子最甜,密云那里的枣子可以采了吧?回头就过去,然后从那边离开。”

    铃儿回忆着憨憨哥说的话,现在的时节,密云县,那里有金丝小枣,含糖量高。

    恰值干旱,枣子更甜。

    保存好的,稍微发酵一下,枣子一撕开,就像撕开蜜糖一样,制作成酒枣,怎么吃都吃不够。

    “是这个时候,枣子可以采了,不过现在还有一点青,需要后续处理。”

    参政赵耀这时出声,他的工作就是如此,熟悉整个北平行省的特产,然后跟百货商店的人接触,双方交流学习。

    “青枣不要,晚一点采,别急,不然糖分低,很多人只知道枣子是红色的,其实不明白还有青的时候。

    半青半红的枣子摘下来,焖一焖就全红了,然后再晒,发生糖化反应。

    越晚摘的含糖越多,越是干旱越甜,这样的枣子必须维持好湿度,酒枣是最好的处理方式。”

    铃儿怕官员着急,提前派人去收枣子。

    好不容易遇到一次干旱,正是枣子好吃的时候,提前摘了,多可惜啊!

    之前的干旱,村子里没少储备干旱地方的枣子,当药材用,也干制后放在那里。

    有的地方没有枣树,百姓不知道大枣是什么样子的,以为都是红的。

    其实枣子很多时候是半青半红的时候打下来,然后自然成熟后变红。

    跟大米一样,日照时间越长越好,温差越大越好,有利于生物糖分累积。

    最开始的时候由于交通和行政地区限制,大枣最好的位置是山东、河北北部、山西、甘肃一线的最好。

    这一条线正是小麦最好的种植纬度,小麦好、大枣好、棉花好。

    后来随着交通与行政、经济发展,才明白,最好的大枣在新疆,棉花也是,但小麦不是。

    为了保持枣子的口感,一些地方就做成了酒枣,这个可好吃了,比直接吃枣子还香。

    北平府密云县的金丝小枣,做成的酒枣,简直好吃得不要不要的……

    刚刚动了派人去收枣子心思的府官们瞬间偃旗息鼓,多亏没出声。

    “咱村子后山也有野枣子树,酒枣没吃过,谁想到了拿酒泡?”

    有颗不甘寂寞之心的里长房大川又一次接话,他很努力的,没啥坏心思,只想参与进来。

    “不是的房里长。”铃儿不生气,正常对待:“酒枣其实是自然发酵,不过最促进的东西是空酒坛子。

    把枣子放在密封的坛子里,时间长一点,枣子发酵,就有酒气出现。

    用装酒的坛子来装,这个过程更短,再短就是放白酒,与腌制咸鸭蛋一个道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