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一百多颗钢珠从炮口喷出,横扫前方上百米的扇形区域。

    近在咫尺的主阵地仿佛成了不可逾越的天堑,进攻之路几乎被鲜血和尸体铺满!

    子弹打在反坦克炮的炮盾上叮当作响,很快又有火箭推进榴弹迎面飞来轰然爆炸,金属射流和破片杀死了后面的两名炮手,掀翻了右边的炮长和观察手。

    负伤的二人爬起来继续操炮战斗,这才发现方向机已被金属射流毁坏,无法左右调整射向。

    二人只能在装弹以后用力抬起开脚式大架从而调整炮口射向,就这样又连开多炮,直到被飞来的枪榴弹杀死在战位上……

    十多名明军士兵随后冲进了主阵地,跳到堑壕里和美军展开近战,后续的多个班组亦在接着跟进。

    经过激烈的近接作战,参战部队终于将美军阵地撕开一道宽约百米的缺口,并开始肃清残存敌兵。

    可美军亦及时派出预备队实施反扑,周长风看到至少五十名敌兵从两个方向赶来增援,而且拦阻火力也肉眼可见的加强了,除了迫击炮弹以外似乎还新增了75㎜高爆弹?

    己方后续跟进的两个排只能进一步拉大间距,谨慎的一点点穿过封锁区。

    最后不出意料的,这场战斗没能奏效,眼看已经拿下的阵地还是被对面的美军陆战5团夺了回来。

    周长风从炮队镜后站了起来,皱眉问道:“你们确定找对地方了?拦阻炮火目前看来没有起到作用。”

    陆战一团各营的80㎜迫击炮在结束炮火准备以后就在持续进行拦阻射击,以此来截断美军增援之路。

    不过目前看来没什么效果。

    薛灿无奈叹道:“一直是这样,我们试着换过几回了,但不管咋变,他们的预备队总能及时反扑。”

    可以说艾德森高地的攻防模式已经逐渐在向半岛战争中的著名战役演化了。

    具体模式是:进攻方经过努力冲上了山头→血战以后占领了山头→防守方损失不小,但幸存者却依靠坚固工事坚决抵抗拖延时间,直到预备队赶来增援→进攻方被迫退却……如此反复循环,不断绞肉。

    区别在于现在作为进攻方的明军因为要穿越丛林所以重武器很少,没有极其强大的炮火支援。

    列装了一系列优良单兵武器的陆战一旅在这儿作战尚且如此艰难,历史上武器装备更为低劣的第二师团于此被美军毙伤几千人也就不足为奇了。

    “先停停。”周长风边往后走边平静道。

    一名参谋随即大声道:“传令,收兵!来人组织救护伤兵。”

    返回指挥部以后,心情不佳的周长风先问询了丁字四十二分舰队的状况。

    目前舰队中的受伤战舰已经结队返航拉包尔,其余的战舰则依旧在埃斯帕恩斯角附近海域待命。

    他们本就在3月23日对岸炮击时消耗了大量弹药,尔后进行海上补给作业时又遇袭中止,接下来的海战也同样发射了数以千计的炮弹,现在弹药余量捉襟见肘,只能时不时向机场零零散散的开几炮意思一下。

    海军暂时是指望不上了,眼下能叫来的外援好像也就只有驻扎在拉包尔的空军单位。

    于是一封电报就被发到了喇包尔卫戍指挥使司。

    获悉瓜岛前线战况不顺,王文质等人有些诧异——前几天不是长驱直入、势如破竹吗?怎么突然就吃瘪了?

    “海军那边不是说敌舰队已经跑了吗?到底怎么个情况?”

    “指挥使稍等,卑职去拿几张照片。”

    王文质和参谋们对照着地图与航拍照片分辨了许久,弄清楚了陆战一旅这封电报所说的进攻受阻的缘故。

    “奇了个怪,沿着海岸线进攻不是挺顺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