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也是上限了。”

    “如果能一次性投入这样的重兵集团倒是有戏,但如果是逐次增兵,就没法在短时间里形成优势,最后肯定会陷入僵持。”周长风很笃定地说道。

    “是,问题就在于此。”程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伸出食指在地图上圈了一下,“无法短时间解决便会陷入僵局,国朝大量兵力被牵制于南亚次大陆,拉锯损耗,那样的消耗着实太大。”

    “必须避免两线作战。”周长风语气坚定,“本土加上南洋的资源已经很充足了,现在一定要集中力量把美国人打上谈判桌。”

    神态淡然的程翰悠悠道:“可那大洋终究是海军跟空军的戏台子,陆军只能从属听凭他们……难办哦。”

    大明陆军上层那一票家伙都不是省油的灯,让他们老老实实跟从海军和空军的方略行为处事实在是难为情。

    而且他们觉得一切都在掌控中,信心满满。

    现在扩编了越来越多的部队,怎么能光征兵不派兵呢,闲着也是闲着嘛。

    攻略印杜以陆战为主,不需要占用多少海军力量,大明海军能派一支分遣舰队帮衬一下就行了,其余的事情就交给陆军和空军来办!

    “呃……”周长风翻了个白眼,捂额道:“这……我不好说。”

    不论是大明陆军内部还是民间风气,实际上都在向着更积极进取的方向转变。

    官兵们大多有建功立业的期望,这么多人都等着打仗领功升官发财呢,不找个地方打一打,难不成去太平洋海岛上抓螃蟹、数沙子?

    而且民间也是一样,不考虑文人墨客洋洋洒洒吟诗作赋,实际一些,大明广大乡村地区现在已经逐渐流行起了送丁当兵。

    众所周知,农村百姓往往是现实且功利的,逢年过节能给家里带些好东西回来那全家人都脸上有光,村子每家每户都要高看一眼。

    而平定南洋的一系列战斗缴获甚多,即使是普通士兵也多少能分到点油水。

    一名典型的大明陆军步兵通常来自于农村,有好几个兄弟姐妹不缺劳动力,所以让其中一个男丁(往往是年纪最小的成年儿子)去从军。

    譬如李四作为某个步兵师的一员征战南洋,那么他很可能可以往家中寄回手表、怀表、钢笔乃至照相机之类的战利品。

    试想那将会是什么场面——邮递员刚进村口隔着老远就大声招呼了起来,一下子全村人都知道村西李家的小儿子有出息,消息也越传越夸张,李家上下腰杆子都挺得比以前更直、走路带风,说媒的媒婆也闻风而动,开始张罗起来……

    于是乎,村里其他人在恭维的同时也不可避免会艳羡,自然也会盘算着是不是该让自家男丁去从军。

    说好听些,这是秦汉尚武之风日渐恢复。

    说难听些,这是侵略抢掠之风愈演愈烈。

    周长风也觉得民风难抑,而且让百万大军在太平洋海岛上无所事事也实在浪费。

    身为参谋处同知的程翰态度模棱两可,看上去不打算表态干涉陆军方面的想法。

    在回家休息了一晚以后,周长风便进宫觐见了。

    黄袄裙、白披肩,朱泠婧今天的暖色调穿搭看上去很温和,她很随意地靠在椅子背上作思索状。

    “参见陛下。”

    “来了?你这疟疾还没好吧?”

    “差不多了,不严重,这两天应该就能好利索。”

    “注意调养。”朱泠婧的右手支着脸颊,笑吟吟地问:“要不去太医院看看?或者朕给你拿脉望诊一下。”

    周长风现在一丁点闲聊调笑的心思都没有,他赶忙摆手,还倒退了半步,“别别别,无福消受、无福消受。”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