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军战舰上弹射起飞的水上飞机沿着海岸线来回飞行,犹如观光似的,不断向舰队和登陆部队反馈当面之敌的情况。

    “报!敌军反扑死伤惨重,已经退却了。四团二营回电称正全力收拢部队,估摸着要半个钟头才能集结好。”

    “让他们动作快点。已经上岸的部队赶快重整,以加强营一个对敌之正面展开进攻;再组织一两个队为偏师,从东边侧击敌军。”

    严辰武将面前的菲军第11步兵师视作不入流的对手,他不愿意等待大部队慢吞吞的上岸——几万人的主力全部上岸需要至少三天两夜。

    于是陆战二旅便迅速以手头可用的兵力拼凑了一支进攻部队,不给敌军喘息的机会!

    他们当天就在当面之敌的阵地一角撕开了缺口,并在夜幕降临后继续进行渗透和奇袭。

    菲军完全无法招架这样的攻势,勉强组织了三次小规模的反击,然而除了折损几百人以外毫无作用。他们被迫在后半夜撤退,然而这时候太阳已经快升起了。

    于是乎,撤退中的菲军第11师连续遭到了大明空军的两次轰炸,整支部队陷入了更为混乱的局面,建制散乱。没过多久有组织的撤退就变成了无序的跑路,几千人乱哄哄地向南奔逃。

    同时,更加让马尼拉司令部惊诧的是,情报显示另一支明军正在迫近南边的八打雁海峡,似乎要在那儿登陆。

    这便是来自浮山府的第四十三步兵师,他们在十多艘驱逐舰和轻型巡洋舰的护航下绕过了马尼拉湾,来到了更南边的八打雁。

    八打雁是当地首府,亦是一座有着现成码头设施的港城,与马尼拉有铁路和公路相连,相距只有约一百公里。

    积滞行动的主要设想就是这样一南一北迅速对进夹击,尽可能在马尼拉周围的平原上重创、歼灭美菲联军的有生力量。

    在那儿驻防的菲军立刻求援,他们连续遭到了两轮空袭,又被密集的舰队火力压制得进退两难,只能以微弱的火力攻击大举登陆的明军,恐怕坚持不了多久。

    司令部中的人们只觉得脊背发凉——抗登陆作战以失败告终,那么等明军上岸完全展开以后还能挡得住吗?

    亚洲舰队的水面舰艇力量虽然蒙受了损失,但还是得以逃离菲律宾这个是非之地,他们将向东南方向撤往巴布亚和澳大利亚。

    远东航空队损失惨重,仅剩数十架战斗机可以升空作战,制空权已经大半落入明军之手;而剩下的二十余架轰炸机虽然威力不容小觑,但因为制空权逐渐丧失,它们的发挥空间也在减小。

    所以,现在唯独只能依靠地面部队来抵御明军的全面进攻。

    然而明军实际登陆吕宋岛不过一天,南北两地的菲军就已经处于全线崩溃、狼狈撤退的状态。

    好在预先布置于桥梁和道路上的炸药起到了作用,轰隆轰隆的爆炸声此起彼伏,坍塌的桥梁和毁坏的道路迫使从林加延湾上岸的陆战二旅放慢了推进速度。

    历史上,道格拉斯一开始还有迷之自信,认为美菲联军可以抵御日军的全面进攻,所以直到局势严峻时才在非常仓促与紧急的情况下才做出全军撤往巴丹半岛的决策的。

    而今则不一样,道格拉斯对明军进展之迅速存在心理预期,所以他很快就下令按照预先计划的那样开始向巴丹要塞区有序撤退。

    坏消息接连不断地传来——棉兰老岛南部的重要港城达沃也遭到了明军的突袭。

    在血痹行动中大展身手、功勋卓著的伞兵部队不仅在大明民间被吹捧上了天,明军内部也越发迷信伞兵的威力。

    故而此次在制订积滞行动的时候,夺取达沃的急先锋之任就被交给了伞兵二团。

    在24架战斗机的护航下,47架三五式运输机拖拽着滑翔机,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