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那么……”

    “那真的得想办法搞几船回来……不过好像没法过去,英国人还在印杜那边拦着。”

    格外兴奋的周长风抢过了朱泠婧的话头,后者不禁撇了撇嘴。

    大明和英国仍处在战争状态,大明海军部署在星洲的潜艇部队正往复不断地轮换出击,如今已经击沉了二十万吨的商船。

    相应的,驻防在锡兰和迪戈加西亚的皇家海军也不会放过任何途经的大明、朝鲜、安南、兰芳商船。

    海上航线被切断倒是不影响大明的资源,现如今朝贡圈已经可以很轻松地完成自给自足,少数高端机器设备的交易也可以通过陆上铁路完成。

    “上回和谈不欢而散后,英人倒是没放弃。”朱泠婧抿了一口凉茶,平静道:“尤其是德人潜艇在大西洋横行以后,英人同我国朝停战的意愿更强了……至少是暂时停战。”

    满载印杜出产的棉花、锰矿、铝土矿的商船在离港以后首先要被明军潜艇袭击一次,接下来到了大西洋又要被德军潜艇再袭击一次,英国人有多头疼可想而知。

    “所以陛下的意思是到时候我们趁着暂时停战的时候,派船去刚果那里买几船矿回来?”周长风若有所思地问道。

    “大体是这样,但想做的隐蔽些就得仔细谋划了。”

    “那这个打算要抓紧时间,其它列强意识到核裂变现象能够军事化以后,肯定也会注意到欣科洛布韦这个地方的。”

    周长风记得历史上德英两国核计划的开端都很早,好像三九年就初步展开了,但因为重视程度的缘故导致进展缓慢。

    但不管怎么说,这都存在隐患,只要英国政府得知铀矿的重要性,大明再想拿欣科洛布韦做文章就没可能了。

    在那之前,正大光明的运几船回来,以后保管让英国人后悔不迭。

    除此之外,对于参与金乌计划的学者们所受的催促和压力,周长风也如实告知了皇帝。

    “没有这样的说法,我尚且还耐心等着,莫非他们比我还急吗?”朱泠婧也不客气,不咸不淡地说道:“今后研发会只作为资源统筹部门,协调人力物力。这等事情不需要某些人指手画脚,实际进展和成果直接上呈御前。”

    说完她随手拿了份空白册子,提笔写了两行字,最后拿起印玺敲了个鲜红的方章。

    看嘛,这才对,专业部门最好还是不要牵扯进非技术官僚。

    “好好好,陛下何其英明果决,臣就先走了。”

    心满意足的周长风旋即告退,快步离开了昭仁殿。

    末日奇迹武器的坎坷虽然没解决,但翻越坎坷的阻力却少了几重,接下来应该就只需要耐心等待最终的成果了。

    因为最近忙于公事,周长风往往只能隔几天抽出一点时间去陆战一旅的驻地转悠两圈。

    现在随着主要参战部队都在向三亚、广州、福州集结,陆战一旅也到了即将开拔的日子。

    对于已经亲身经历过战争的士兵来说,战斗的残酷是许多人不堪回首的恐怖往事,畏惧再度上阵是很常见的情况。

    而那些一声不吭的士兵,往往都已麻木,眼神空洞如同丧失灵魂的战斗机器似的。

    不过陆战一旅驻地的氛围还算轻松,撰写书信、剪头理发、聚餐闲聊、打牌吸烟……倒也可以反映出这是一支久经沙场的部队。

    说好听些是从容不迫的职业军队,说难听些是一帮经验丰富的老兵油子。

    溜达了一圈以后,周长风叉着腰笑道:“我寻思战情简报都下发到班排了,还这么淡定啊。”

    详尽且准确的情报是克敌制胜的关键,大都督府参谋处和兵部往往会联合撰写、印发一些小册子,方便将士了解敌军底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