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只是任人摆布的木偶。

    约翰-格瑞尔-迪尔中将仍然保持着正米字旗贵族风范,淡定地对前线发回的一个接一个的坏消息做出回应。

    不过就在同一天,一封向首相请示的电报也发了出去。

    「……继续抵抗已经没有军事意义,我们至多可以再坚持一个礼拜……如果您认为我们应当为了捍卫荣誉而继续抵抗,那么我会继续履行职责……」

    考虑到约翰中将的军衔和贵族身份,伦敦方面在权衡以后很快做出了决断——绝不能让明人俘虏他,否则势必又要大做文章,大英帝国的颜面再这样下去就要丢光了!

    于是约翰-格瑞尔-迪尔被任命为大洋洲战区总司令,即刻前往澳大利亚赴任。

    他乘坐一架DC-3运输机从万隆启程,向东飞至尚未陷落的泗水,加油以后继续向东前往东帝汶,最后往东南方向飞越萨武海成功抵达澳洲达尔文。

    爪哇岛上的BDA联军指挥权被移交给了荷印军的雅各布斯少将,他竭尽所能的保持克制,然而还是忍不住破口大骂英国人无耻和蛮横。

    之前趾高气昂的索要了指挥权,现在却丢下一篮子烂摊子开溜?

    但事已至此,雅各布斯少将也别无选择——要么投降、要么被消灭。

    4月14日9:30,雅各布斯少将和荷属东印度总督阿利迪厄斯在交谈以后决定停止抵抗。

    第三军总兵处派出了一支谈判队伍,双方在万隆西北的一座小镇展开谈判,荷兰人同意停止抵抗,但希望争取到一些额外权益。

    盛气凌人的明军使者们当即否决,拒绝任何有条件投降,敦促所有联军部队无条件投降。

    手中无牌可打的荷兰人现在又能如何呢?只能无奈的表示同意。

    投降书和正本和副本都签订完成之后,有明军使者提议双方参与谈判会议的代表一起合影,然而耻辱无比的荷兰人怎么可能答应?

    可就在最后结束的时候,还是有几名随军记者强闯进了谈判现场,端起相机抓拍下了许多张极具纪念意义的照片……

    当天下午,雅各布斯在返回司令部以后向所有部队下达了投降命令,阿利迪厄斯总督也向各地官署发布了行政命令。

    第二天清晨,当浩浩荡荡的明军队伍进入万隆城区的时候,万隆电报局在被接管前发出了最后一封电报。

    「我们在爪哇的抵抗结束了,中國人已经进入城区,也许未来的时局会有变化,但不是现在。祝大家好运,尼德兰万岁!女王陛下万岁!」

    从四月初八登陆爪哇到现在,前后不过短短六天半,还不到一星期。

    在血痹行动第二阶段的作战中,明军共歼灭英荷澳三国联军十万人,其中毙伤七千余人、俘虏九万余人。

    而参战部队的伤亡就要小得多了,阵亡、不治、病故一共才987人,负伤连带上各种非战斗减员则为8534人。

    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疟疾惹的祸,在南洋地区作战即便再怎么小心谨慎也难以完全杜绝蚊虫叮咬。

    好在这儿盛产疟疾特效药奎宁,全世界超过90%的奎宁都出产自爪哇,荷兰人几乎垄断了奎宁的供应。

    当然,现在它已经被大明牢牢掌握在手了。

    一系列的缴获也颇为丰富,明军一共缴获了151架各型战机、4.8万支步枪、3250挺机枪、342门身管火炮、127辆装甲载具、4349辆卡车。

    大都督府参谋处起初构想在开战之后的半年时间里平定南洋,现在,这个构想提前圆满完成。

    从马来亚战役再到荷属东印杜战役,平定南洋的行动从头到尾仅仅耗时三个多月,付出的代价与预估的四万人伤亡相比显得微乎其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