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耗用二千余吨。”朱泠婧突然开口说道。

    “陛下,那是去年的计量了,现今……已有三千吨了。”林羲纠正道。

    这还是处在初步战备状态的海军,每年消耗大约一百一十万吨石油,如果加大训练强度和频次,消耗量可以接近二百万吨。

    陆军当前的年均消耗量约为七十万吨,但随着规模的迅速扩大,很快就会直奔一百万吨。

    空军的石油消耗量比较特殊,大约是每年七十五万吨,同样很快就会随着规模和训练频次的增加而飙升,而且其所使用的高辛烷值航空汽油生产成本更高。

    以至昌三十八年六月份进行计算,明军的年均石油总消耗量大约为二百六十万吨,民间石油总消耗量则高达一千万吨。

    军部的几人一直在强调早些开战的必要性和好处,不遗余力的希望让皇帝表现出倾向于己方的态度。

    不过这时候即便认同其构想,也不宜大大咧咧的直接表态。

    在这种军国大事上,皇帝的一言一行都必须谨慎。

    “前些年听闻有人造石油的企划,是吧?近来成果如何?”说着,朱泠婧略微侧首看向了右边。

    心领神会的周长风立刻不假思索地答复道:“没错,但困难重重。”

    好,这些天准备的各种资料终于还是派上用场了!

    他迅速拿出了其中一册文件,一边浏览一边朗声宣读道:

    “我国在探明油田之前一直被国际公认为是贫油国,因此对人造石油较为重视,至昌二十五年就在沈阳建立了页岩油干馏厂,希望利用页岩油获得稳定的石油生产。”

    “但随着勘察出油田,这方面就不再被重视了。三十四年和三十五年,国立油气公司在太原建造了煤炭炼油厂,分别使用‘费-托’法和刘氏法。”

    “可考虑到南洋地区就有丰富的油田,军部认为投资人造石油技术并不划算,受此论调影响,这项技术变得不温不火,投资不多,技术止步不前,试验厂产能只有两千吨。”

    所谓的费托法指的是德国两位化学家研究出的烃类混合物合成法,使用一氧化碳在高温高压下经镍、钴等金属催化剂的辅助,再施加氢,从而生成烃类混合物的技术。

    此举可以用煤炭为原料,生产出烷烃、烯烃为主的燃油。

    可以说朱泠婧与周长风很微妙的配合了一下,以此来为之后的决断做无形之中的铺垫。

    “本该如此。”海军处同知理所应当地说道:“南边的油田摆在嘴巴前,与其斥巨资研究这个,为什么不把钱用作军费?哪怕修路造桥也好。”

    少顷,神色淡漠的朱泠婧开口发问:“参谋处,既有的进攻方略下,假使英美已然串通,多久可以平定菲律宾与南洋诸地?”

    “回禀陛下,如果一切…不,大体顺利,约莫三个月。”

    “如果不太顺畅呢?”

    “四个半月到五个月。”程翰想了想,沉吟道:“这已经是比较令人失望的进展了,不大可能。真要是再差劲些,变数就更多了,无从预料。”

    时间拖的越久,变数越多,确实没法预料得面面俱到。

    事实上拖这么久这几乎没可能,历史上南洋地区的英、荷、美军三个月就被横扫的丢盔弃甲。

    虽然本位面他们要更强大一点,但明军也不是吃干饭的,论重武器的数量与优良程度,明军的家底可要丰厚得多。

    得益于“鸡犬升天”之理,挂了个军机待诏之衔的周长风也是最近才知道明军给美军准备了多大的惊喜。

    为了攻克假想的巴丹要塞区和科罗吉多要塞区,兵部秘密向天津海军兵工厂订购了两门重型臼炮。

    主要负责制造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