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议题也都逐一罗列于纸上,开会之时非必要不许岔开话题。

    首个议题最为简单直接,是关于皇太子的追封与下葬的事。皇太子英年早逝,太上皇执意要将他追封为帝,直接下葬于现有的陵寝。

    朱泠婧自然不可能有意见,大臣们也都赞成,皇太子这些年来的奔波与付出都是有目共睹的,名义上的追封于情于理都恰当,只是要多建一座陵寝罢了。

    许多时候,新皇一继位就开始修建陵寝了,朱士堰的陵寝动工的比较晚,大概是十年前才陆续开建,在工程机械的帮助下大半年就完工了。

    让人唏嘘的是,之后要下葬的却并非本人,而是其子。

    这个议题在现在起到的作用似乎是让大家熟悉氛围?一致同意之后,许久未曾召开的御前会议变得轻松了一丝。

    接下来,外务阁臣余慎华站起身来,对近来的世界局势作说明。

    “八月二十七,英、法、俄三国特使齐聚于埃及开罗,商谈有关协同限制德国的举措,具体内容尚且不知,但很大可能更侧重于军事同盟的筹备。”

    “本月初四,意大利与奥地利爆发边境小战一场,前者大败而归,低调公布伤亡四百余人,但据我驻维也纳公使馆报告,其实际折损上千,另有大炮汽车若干。”

    “本月初九,俄国杜马通过了《总动员法》修正案,旨在进一步细化征召,加快征召流程;同时,他们又还有所扩军,新编了十五个步兵师。”

    “十八日,依照总统令,美国方面在已经实施的二次《文森法案》基础上新增了一座八千吨浮船坞和十艘大型潜艇。”

    他的话音落下以后,谘政院总裁陈介礼开口发问:“德国方面这两日可有反应?至少大前天时还未有任何消息。”

    “没有官方对外消息,他们一直沉默。”余慎华回答道。

    随后,丞相高庆魁站了起来,扫视了一圈在场的十余人,开口道:

    “陛下、诸位,当今的形势日渐紧张,不容乐观啊。”

    “欧洲方面,德、奥等国与英法俄势必要起大战,二十年前是双方都筋疲力尽、无力再战,现在休养之后自然不可能长久相安无事。”

    “在我国朝这儿,英国人谋划调遣一支大军前来震慑,制约我军步伐。荷兰人如影随形,也在竭尽全力组织防备。”

    “可不论如何,英国首重欧洲,荷兰又已没落得不成样子,纵然二者联合顽抗会有些麻烦,但不足为惧。”

    “与之相比,在大洋彼岸看似置身事外的美国才是必须提防的,海军条约到期后,美国人的造舰计划堪称庞大。”

    “可以预见的是,最迟一年半以后,其太平洋舰队便可相对我海军全体不落下风。”

    “欧洲的战争一旦爆发,不会在短期内结束,势必会长期化、广泛化、严重化。”

    “美国方面现在还在跟双方做生意,但并无可能坐视整个西欧那啥,也就是说,假使战事不利于英法,美国有极大可能如从前欧战一样跨洋参战。

    “在此期间无疑是本国攻略南洋地区的绝佳时机,如若军事上顺利、外交手段恰当,英国人极有可能明智的退让。”

    “相应的,其谈判条件应该会是中止南下,从而确保澳洲之安危。”

    “综合如此推断,内阁设想的大体方略便是加紧备战,我国朝须尽快完成能够应付最险恶之大战的准备,并以外交手段软硬兼施,亦有微弱可能使得英国方面主动退却,这自然皆大欢喜。”

    “同时,假使欧洲战端迸发,静观些时日过后,即可考虑趁机出动发兵(南洋)。”

    如此讲述完毕之后,他偏头看向了皇帝的方向,拱手道:“以上便是臣等之料想,请陛下裁断。”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