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的大练兵时,获悉了战报的官员们都格外惊奇和疑惑。

    他们的第一反应大多是:这才刚开始两天啊,怎么就已经“尽灭之”了?

    如此层层转达,当身处大都督府的程翰得知时,已经是第二天的早上了。

    “这般快?”他接过电文瞟了两眼,旋即令道:“派人去核查,决不能再死灰复燃了。”

    其实他对此是有些怀疑的,因为正常来说进了那连绵的大山之中剿匪,拉网式排查是相当费时间的,少说也得十天半个月,如果动作慢些搞不好要一个月。

    这一上来就追踪到了其大部,并精准地预判到了其逃窜的方向而提前设伏,实在是让人难以置信。

    如果是假的,那要是上奏至御前岂不是要出大事?

    纠结过后,他决定先把这个战报压一会,等回电询问确认之后再上奏。

    这无关派系争斗或政治立场,倒不是说他袒护海军方面,而是单纯认为遇到这种反常识的情况时不能马虎大意,不然闹出笑话来可就是在丢朝廷的脸了。

    少顷,他接到回电,陆战一团确认了战果,并重述「匪首及其余大部被歼,仅十数人散落山中,职部正在仔细清剿,力求不放过一个」的报告。

    至此,程翰才将此事汇报至御前。

    显然皇帝对此颇为上心,因而还细细审视了战报,毕竟这超常的剿匪效率让他有些好奇和疑惑。

    战报其实是由姚良川所撰写的,不得不说文官在遣词造句这方面的本事还是值得肯定的,凝炼却不失简陋的大几百字就把前后经过给讲完了,而且描绘得活灵活现。

    介于朱泠婧之前提醒过她爹不喜欢自我标榜的家伙,周长风让姚良川在撰写战报时干脆别吹捧他自己,所以战报把大部分功劳都推给了军犬单位和炮艇机,以及不畏艰苦的全团将士。

    至于他自己,那就只是“运筹帷幄,不足称功”而已。

    诚然,“汪汪队立大功”和“炮艇机显神威”确有其事,然而能协调让他们充分发挥本领的指挥官也功不可没,这就是将领的重要性。

    毕竟历史上有领精锐骑兵深入漠北几千里直捣黄龙封狼居胥的例子,同样也有率大军在大漠中迷路的情况。

    而现在,那些在深山老林中盘踞了这么多年的狡诈土匪都能被精准预判到,这绝对是人才啊。

    对于周长风的谦逊,朱士堰颇为满意——这小子上次远赴巴达维亚大闹一通然后悠然撤离,如今还有这本事?

    目前看来,虽不敢妄下定论说大明要多一个帅才,然而一个将才却是妥妥的,妙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