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兴致:“松骨……汗蒸?是为何物?”

    “陛下去了,自然就知晓了。”

    刘宏点了点头,随即站起身,在吕强的带领下,往新的“松骨园”去了。

    路上,刘宏又对吕强吩咐了另外一件事。

    “爱卿闲暇之时,可替朕再去探望皇子,爱卿说的对,宫闱之事,终是与皇子无干。”

    “陛下放心,老奴谨记!”

    ……

    五月之际,刘俭全家喜迁新居,为此他特意置办酒席,按照给他送礼的名单,宴请雒阳城中的诸多贵胄名士。

    当然,不光是给他送礼的,另有一些刘俭没有关系,但袁基却认为,刘俭应该与对方相交的人,刘俭也是派人送去了名刺。

    宴席当日,整个刘府宾客甚众,厅中坐落不下,唯有在院中按置诸多案几,宴请诸人。

    所邀宾朋之中,卢植身为刘俭老师,自当上座为长,这不是依照官职而论的,而是依照汉朝的忠孝义理论,必须如此。

    其次的就是袁基等身份显赫之人。

    另外还有一些古文经的宿老,刘俭虽然诚意邀请,但他们大多自持身份未至,不过还是送上了礼品以及贺书,也算是给足了刘俭面子。

    另外,包括袁绍,曹操,袁术,许攸等人,也被刘俭请至府邸。

    如此多的贵人赴宴,席间酒食用度可想而知,且汉朝人喜豪饮,纵是朝中公卿亦不例外。

    开席不过一个时辰,就已经开始有人酒醉了。

    很多人跑去厕所呕吐,还有昏沉之人被刘府的家仆暂时先安排到后院休息,待酒醒之后再回席。

    身为东道主的刘俭,也喝的非常多,不过好在他酒量不浅,应对这些朝中的酒蒙子,还算是颇为够用的。

    酒宴数巡之后,诸人所谈之事,便从朝中公议之事变成了大家私生活中的诸事,还包括一些雒阳城内近来的一些趣闻。

    大家不在共议一个话题,那就没有必要依席而坐,而是以敬酒之名串席,诸人两两相谈,三三议聚,场中的氛围颇为轻松。

    刘俭此时乃是和议郎阴修以及长水校尉袁术三人齐聚畅谈。

    说实话,刘俭不是特别想和这两个人说话,但该巧不巧袁基适才专门将自己引到了阴修的旁边做了介绍,说了一会话喝了一爵酒,袁基自己就偷跑串到别的桌案去了,只把刘俭一个人仍在阴修的身边。

    偏这位议郎阴修还是个愿意吹嘘的主,又赶上多喝了几爵马尿,絮叨个没完没了,不一会,旁边的袁术竟也坐落过来了,刘俭更是不方便挪地方可,只能听着这两人自顾自地吹嘘个不停。

    南阳郡被封为南都,亦是光武帝乡,为大汉经济首府,望族林立,声势颇隆。

    其中,阴氏家族兴起于南阳新野,光武皇帝昔时曾多让皇室与功臣宿将的家族联姻,用婚姻关系来维系政治关系,借此巩固皇室统治,其中阴家和邓家,在南阳颇具显名,只可惜后来皆逐渐衰退。

    昔年在朝堂上占据绝对主要力量的南阳一系,经过几番朝堂清洗,在朝中的军功势力被逐渐拔起,而在向经学化望族转型的时间段,南阳诸族大多也没有把握好机会,特别是在朱穆死后,南阳士人并无一超群的领袖级人物,名声不及颍川汝南两地。

    故有些时候,南阳望族和汝颍望族之间,始终有着几分较劲地味道。

    就好比今日:

    南阳的阴修虽有见识,此刻却颇为傲,谈吐之间有凌人之势,不时的总是挤兑袁术两句,时不时的就开始嘲讽袁术平日里的一些荒唐行为。

    而袁术也不是什么心胸宽大之人,对于阴修这样的夸夸其谈者且暗藏讥讽者,也总是在找机会回怼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