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正很是郑重地对董卓施礼:“扶风法正,拜见董公。”

    董卓的嘴角露出了几分轻蔑:“吾乃大汉相国,汝何呼我为董公?”

    法正言道:“董公昔日确实是大汉相国,但是如今天子登基,三公制废,今天子确立丞相制度,并已委任,所以,董公的官职应由朝廷重新拟定。”

    “末吏今番代表天子来见董公,为的也是这件事。”

    “董公与国家有功,如今朝廷重立,董公是为忠臣,然这相国之称,却是万万不能再称呼的了。”

    “新天子?”

    董卓的眼睛突然圆睁,当中暴露出了凶狠的目光。

    “尔等擅行废立之事,擅立陈留王为帝,此举实与谋反无异。”

    “不然。”法正年纪轻轻,但涵养确实是很好。

    “董公此言差矣,当今天子,乃是由天下诸侯王、汉室宗亲以及朝中诸位重臣共同商议而定。可以说是全天下有资格参与此事的重臣,都已经参与到这件事儿的议定之中了。”

    “特别是那百余位诸侯王与刘氏名士,皆一致认同废除天子,拥立新君之事,如何能说是擅行废立?难道全天下的刘氏宗亲,都属叛逆?难道这些人代表不了民心,代表不了刘氏江山吗?”

    董卓的口才相比于法正,自然是比不了的。

    不过他不甘心就这么被法正驳倒,强硬着说道:

    “尔等将天子废成弘农王,可知晓,他乃是先帝所立的皇帝!其登基是乃遵守了祖宗遗训的,你们擅行废立,岂非忤逆了先帝之意?”

    法正道:“董公,既然提到了先帝,那法某还真就想跟董公就此事好好的说一下,先帝当年登基,也不过是小宗入大宗而已,并非是光武皇帝的嫡出子孙。”

    “若是董公觉得今日之弘农王被废新天子登基有违祖制,那当年先帝登基之时,也是有众臣公议的,难道先帝登基也是不符合祖制吗?”

    这话一出来,董卓顿时气急。

    “你!”

    法正不紧不慢的继续说道:“当今陛下虽非先帝嫡长,却也是先帝之子,长安诸贤为了抚慰先帝的在天之灵,故而并未从其他的刘氏宗亲中做任何选择,依旧是以先帝一脉的子嗣继承皇位,这难道不是对先帝的最大的尊重吗?”

    “况且,弘农王在位之时,一手废除了新政,还滥发小钱之政,使得关中与司州、中原诸地战乱频频,百姓无法生存,其祸乱不亚于当年的黄巾之事。”

    “这样的帝王,我们还拥立他做什么?难道真的要坐视他将大汉江山毁于一旦吗?”

    “董公身为朝廷重臣,更是当年先帝一手提拔,后又促成新政,自然明白这当中的风险有多大,望董公能够以大局为重!”

    说罢,法正遥遥一拜。

    董卓让法正一番言辞说的直迷糊,他心中暗道:这法正真不是一般人啊,别看他年轻,说起话来头头是道,愣是把自己噎的死死的,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半晌,方见董卓缓缓的开口说道:

    “尔等在长安城中,鼎定乾坤。以雷霆之势定下大局,如今又来以言辞说我,老夫事到如今,还能有什么可说的?”

    “你们愿意怎么样就怎么样吧。”

    法正说道:“董公此言差矣,公手中掌握着大军,如今陈兵于凉州,对于朝廷来说,乃是镇守于外的大将!朝廷有此大事,岂能不得董公支持?”

    董卓冷笑着说道:“说到底,还是忌惮老夫手中的凉州大军,哼哼,怎么?难道刘俭还想让老夫主动将兵权交出去不成?”

    法正摇了摇头:“末吏领丞相之命,来此之前,就曾得到丞相的告诫,说董公领兵一生,为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