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在刘俭的概念里,类似于粮食铁器还有盐这种对于民生非常重要,能够左右时局的产业不能散落在外头,一定要掌握在政府的手中。

    不然的话,一旦有人借着灾情或是战时而炒作粮价或盐价,很有可能就会造成无数的人家破人亡,而变成大规模的祸乱与叛乱。

    青州的盐业掌握在官署手中,那么青州盐业对于周边郡的民生影响也是非常大的,换个概念来说,就是刘俭可以用青州的盐来左右徐州延误的布局。

    另外还有青州锦这种硬通货,包括青州书局的新书以及被徐州士子所极为追捧的青州纸。

    这些东西可以说是从民生到精神文化上,全方位的来重新塑造徐州的经济与人文格局。

    就算是这些东西不能完全重新塑造徐州的格局,刘俭手中还有一样大杀器,那就是河北的铁器。

    河北的铁器无论是质量,价格还有工艺,都已经是能够碾压其他州郡的铁器了。

    既便宜,而且还量大,管饱,你说你还让其他州郡的铁器生产商怎么活?

    重要产业逐渐都集中在河北,这就是刘俭可以自信重塑其新掌控州郡的最大底气。

    政治即是经济的延伸,自古以来就是这个道理。

    故而刘备才有能力有胆子如此大刀阔斧的在徐州进行产业重组,而且丝毫不怕得罪当地的望族,因为话语权一直以来都是在他们手里的,只是没有一个合适的契机来展现而已。

    刘备如此霸道,当地的望族有些慌了。

    甚至不止是当地的望族豪右,就包括糜竺这样的大豪,也承受不了这种压力了。

    糜竺虽然知道投靠刘俭是正确的选择,但是他实在没有想到刘俭居然这样的专断。

    糜家也当然加入了河北商贸协会,但是河北商贸协会对他们这些家族的控制极为严格。

    虽然刘俭并没有挡他们的财路,但是他们做什么生意,怎么做,包括各种项目和产业的定价,都需要经过河北商贸协会的同意。

    刘俭给他们定下的规则,就是不会阻挡他们赚钱,甚至会支持他们赚钱,但是却不能让他们既赚了钱又影响政治时事。

    刘俭是要想把徐州各大家族变得跟河北各家家族一样……只能当富家翁,却对政治没有威胁性的家族。

    这一点,是刘俭定下的铁律。

    虽然也知道这是刘俭必然要做的事情,但是糜竺的心中依旧是不怎么痛快。

    毕竟他们原先可是东海国的首富,陶谦在日曾将本地大部分的商贸利益以及政治权利分享给了他们。

    如今他们相助刘俭收拾了陶谦,但是仔细想想,他们在徐州的权力却远远不如原先。

    但是你说糜氏家族后悔吗?

    他们也不会后悔的。

    因为相比于刘俭来说,陶谦的势力实在是太弱了,早晚都会被灭掉。

    刘俭所给予他们的政治利益,虽然远远不如陶谦给的那么丰厚,但是在金钱利益上却一直没有亏待他们,而且刘俭能够给予糜家的有一点是别人不能给的,那就是安全保障。

    这个天下间,谁能在刘俭的势力内将他糜氏抹除?根本不存在这样的人。

    而且糜竺能够看得出,刘俭是一位有霸主之志的人物。

    能够跟随这样的人物,实在是他的荣幸。

    他糜家或许能够一举成为天下名门。

    但是荣幸归荣幸,可为了糜家的未来,糜竺还是要做好全面的准备工作的。

    相比于在陶谦麾下的时候,糜家肯定是没有原先滋润的,这一点糜竺非常清楚——钱管够,但政治方面的事儿,你们这些土豪大族就不要过多的掺和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