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和书业如今已经大兴,并形成规模,而徐州毗邻青州,作为徐州的士人,想要获得青州纸,自然也是非常方便的。

    对于青州的纸业来说,徐州的士族也是他们的一大客户,诸葛家自然也在其中。

    刘俭并没有打扰诸葛亮,他只是背着手站在门外细细的观察着。

    他发现诸葛亮用纸似乎非常的节省。

    他小心翼翼的在纸上写着,每一句话似乎都在用心的斟酌揣摩,只要是下笔就不用任何修改,而且他的字与字之间的距离应该是比较近,因为诸葛亮所写的每一张纸都用了比较长的时间,足见纸上的落字应该是非常多的。

    看来这个孩子很懂得节约呀。

    诸葛亮写满一张纸后,用嘴轻轻的吹了吹,然后再认认真真的复查了一遍,随后小心翼翼的将那张青州纸折叠起来,放在了旁边的木匣子里,又抽出一张新纸铺在桌上,用好笔蘸了蘸墨汁。

    就在他想要继续向纸上落笔的时候,诸葛亮似乎感觉到了什么。

    他突然扭头看到了门外正一直注视他的刘俭。

    诸葛亮急忙起身。

    他来到了房门外,冲着刘俭作揖施礼:“学生诸葛亮不知大将军莅临,疏于接待,还请大将军恕罪!”

    刘俭随意的摆了摆手:“我自己驻步而观,与你并无关系,说来还是我打扰了你呢,你何须如此?诸葛亮,应是你莫要怪罪于我才是。”

    诸葛亮急忙说:“不敢,不敢。”

    “你可愿意邀请我进去吗?”

    诸葛亮随即伸手:“此乃亮之幸也,大将军请!”

    刘俭进入了诸葛亮的房间之中,他四下打量,却见诸葛亮的房间收拾的很是干净整洁,只是家具陈设似乎有些旧了,但是却并不影响使用。

    桌案上的那些青州纸,被石砚压着,铺摆的十分整齐。

    刘俭来回瞅着诸葛亮屋中的陈设,最终将目光落在了诸葛亮桌案上的那个匣子之上。

    他微笑的看向诸葛亮,露出了询问的表情。

    诸葛亮没有怠慢,他快步走过去,将木匣中的青州纸取了出来,上面都是他的八分书字体。

    一排一排,一个一个,整整齐齐的,很是耐看。

    真是一手好字啊!

    “这是学生诸葛亮一点浅薄之学,还请大将军指点。”

    “你这话有些谦虚了,论及读过的经文,我可能都远远不及你,咱们就算是彼此互相印证,谈不上指点。”

    诸葛亮却很是认真的说道:“不!大将军乃是天下人杰,为了苍生黎庶,付出甚多,亮对大将军深感敬畏,大将军所设立的青州书局,近年来所出版的重要典籍,每一卷每一本,我都会细细研读,这纸张上的东西,就是亮根据青州书局的出版书籍,所做的一些整理,请大将军多多指点。”

    诸葛亮现在对刘俭说话的态度,与白日间完全不懂。

    此刻的他,全都是恭敬与崇拜的表情。

    而且那表情不是作假,似乎是看到了让他充满了佩服与景仰的偶像一样。

    刘俭拿起了诸葛亮书写的那些青州纸,认真的看着。

    按照刘俭的设想,诸葛亮现在在青州纸上所做的文字,应该都是关于《欧阳尚书》,《易经》啊等经学的注解。

    这些东西对于这个时代的士人学子来说,都是从小到大必须要认真研习的,而且东汉世子为了能够让自己扬名,经常会对五经的经文进行认真的注解,同时还有很多人会对优秀的注解进行再注解,反反复复,淋淋洒洒,一篇万字经文甚至都能出几十万乃至于百万以上的注解。

    这些注解对他们而言,就是前途的担保,就是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