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地方少,比我们河北也不遑多让。”

    “只是陶谦昏聩,不识真正的英才,你看他手下虽然有陈珪、糜竺、王朗等辈,但这些人并非真正能稳徐州的人杰。”

    “咱们且回郯城,稳定徐州的局势,我会替你在徐州的士族以及豪强之中寻找新的人物,让这些人辅佐你,而这些人,你也可以用他们去制衡糜竺或是陈珪这样的望族高门。”

    “毕竟这些人在徐州本地的势力太大,虽然不能说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但是极为掣肘。”

    “陶谦就是前车之鉴,你看看陶谦的丹阳兵被周瑜打没了之后,其内部就立刻反水。”

    “那糜竺和陈珪虽然心是向着我们的,但是这些人在徐州的话语权太强,一定要想办法弱化。”

    “而兄长,你初占徐州,一下子就动手来对付他们,则未免有些惹人话柄,且也会引起他们的惊惧,所以,当下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启用新的人杰为臂膀,制衡这些望族,兄居中策应,做到游刃有余。”

    刘备听到这里,恍然而悟。

    刘俭说的这些道理,他自然是明白的,但是论及对这些道理的实操性以及实践性,刘备是远不及刘俭的。

    他昔日虽为西青州牧使,但在青州与刘虞也是互有分工的,刘虞主要负责政治,而刘备在青州主要负责军事。

    如今到了徐州,刘备就是军政两全一把抓,这对于刘备来说又是一个新的历练,是对他的能力的新考验。

    而徐州在某些方面来说,现在是陶谦留下的一个烂摊子。

    虽然相比于历史上的徐州,现在的徐州要好很多,但它依旧是烂。

    烂的不是徐州的财政或是人口,而是本地的势力,是陶谦留下的这些属官的势力。

    刘俭正是因为看明白了这些,所以才决定在离开徐州之前,替刘备将这些事情统统搞定,然后任凭刘备在徐州发挥。

    不是刘俭过于小心,也不是刘俭多事,而是在离开徐州稳定东南之后,刘俭要回到河北,他先是要观察大汉朝今年与北地诸族之间的贸易数额,还有目前对外族进行文化输入的效果。

    如果北境诸族与大汉的关系相对处于稳固期,那刘俭就决定开始将目标往西!

    这是他下一步,或者是说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步棋。

    大汉朝的西面是什么?自然就是朝廷中枢!

    毫无疑问,董卓统治朝廷中枢已经够久了,而且据刘俭了解,董卓如今也已经起兵去了凉州。

    现在朝廷内部表面平稳,实则多事。

    通过张既,董昭等人给刘俭送回来的消息,董卓的身体似乎也出了一些问题。

    现在一旦有风吹草动,朝廷就会发生巨变。

    身为大汉朝的抚远大将军,一定要在这个时间段掌握朝廷的动向,把握先机。

    只有把握了朝廷的先机,才等于把握住了这个天下的控制权。

    ……

    ……

    几日之后,刘备与刘俭兄弟率领辽东军抵达了郯城。

    先前已经来过郯城一次了,但是这次再来,感觉却大不一样。

    毕竟,从现在开始,这里是刘氏的地盘了。

    进入郯城之后,陈珪和糜竺等人当即设下宴席,庆祝刘备入驻徐州,并将消息在徐州各郡国广为传发。

    但是刘俭在徐州的消息,陈珪还是很懂事的低调处理。

    只提刘备,未提刘俭。

    但事到如今,纸已经包不住火了。

    刘俭在徐州的消息,还是不胫而走,虽说不可能是人尽皆知,但只要是有身份有势力的人,多少还是会得到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