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在这个时间段上被朝廷授予抚远大将军,并建立幕府体系,对刘俭而言是非常合适的时机。

    相比于历史上曹操称魏王、刘备称汉中王,孙权称至尊的那几个时间段来看,现在的朝廷还是非常颇有威望的,不像是历史上的刘协时期,属于纯傀儡政权。

    天子刘辩和何太后在董卓的辅佐下,依然对地方有指挥权,现在的朝廷算是稳固的。

    曹操成为王的时候,天下人皆知,刘协属于曹操的傀儡。

    所以天下世人,只要是反对曹操政治势力的,都可以口诛笔伐借此来攻击曹操。

    但刘俭在这个时间段上,可没有挟天子以令诸侯。

    甚至可以说,他在某些事情上还有求于朝廷的。

    在这个时间段,被朝廷授予建立幕府的权柄,是最为名正言顺,也是看着最为守规矩,同时也是让天下人说不出他任何毛病的时候。

    所以,刘俭今天跟董卓绕来绕去,其根本的目地就是在这里。

    给商贸协会要官是噱头,要并州是障眼法,这个抚远大将军,才是他这一次跟董卓谈判的根本目地。

    而很显然,董卓并没有刘俭想的那么深远。

    也不怪董卓没有想到那一层,这个幕府体系的建立,是作为一名穿越者,对后来历史上所发生诸多事件的审评之后,所做的总结。

    董卓不知晓未来,他所看到的只是眼前的利益,当然就不会明白刘俭的用意。

    于是,接下来,董卓和刘俭开始在细节上举行具体的磋商。

    最终,双方达成了共识。

    首先,刘俭自然是要来了他抚远大将军的名位,请朝廷名正言顺的允许他根据北境边塞的实际情况,设立以抚远大将军府为中枢的任免官职的权力。

    同时,刘俭还要来了一个“北境守护”的头衔,用来向全国人民明确自己的地位和责任。

    也就是说,这名代替汉朝总领一切北境诸事以及对外国诸事的抚远大将军,可以根据对外的需要,临时设立各种各样的官位与岗位,并由他抚远大将军府直属。

    虽然有“临时”两个字,但对刘俭来说,这两个字儿形同虚设,根本没有意义。

    设立了就是设立了,什么算临时?

    五年是临时,十年是临时,三十年也是临时。

    而作为回报,刘俭则需要给董卓河北商贸协会总收入近三年来的总额的三成营收。

    这个数额非常巨大。

    而且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商贾的钱都是流通性的,商人不会将钱攒在库里。

    这三年营收的钱,其实在中间有些已经被花出去了,甚至是被刘俭用来置办新的产业以及扩军。

    现金刘俭可能还凑不出这么多,不过好在他可以用物资来冲抵。

    物资就物资吧,给董卓就是了。

    对河北而言,目下各种物资非常充足,真就是不缺。

    或许在某些人看来,刘俭的行为是冤大头,花这么多钱只是为了买朝廷的一份敕封和一份任命。

    但是,这在刘俭看来,意义非常巨大。

    因为这份任命代表着他从现在开始就可以训练一支类似“朝廷百官”的队伍。

    从今往后,只要是不出河北这个圈儿,他就是名正言顺的“北疆皇帝”。

    而他手下的人,不论是文臣还是武将,只要不出河北这个圈儿,那就是跟朝中的文武百官没有两样。

    他手下的人,从此以后,目光将会变得更加长远,看问题的角度也会更加高。

    无论是治国还是治军,也都会从国家级的角度去做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