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王匡立刻给袁绍回复了一封书信,希望袁绍能够改变主意,或者是换个方式,不要将自己置于险地。

    眼看着情况越来越复杂,袁绍可没有心情跟王匡细掰扯,但王匡的顾虑也确实不无道理,于是袁绍就退让了一步,他让王匡放刘俭的三万大军过境,但在事后则一定要切断刘俭的退路,同时还要切断刘俭三万大军的粮道。

    如此一来,刘俭的兵马就是到了雒阳,也对自己形成不了威胁,等袁绍打败了吕布和牛辅之后,再去灭了刘俭的三万兵。

    这个要求,还在王匡的接受范围内,于是他便答应了。

    ……

    不久之后,接到了卢植书信的朱儁便与王匡商议,请刘俭的兵马过境之事,王匡一口应允。

    为了表示诚意,同时也为了展现己方给卢植的面子,王匡派遣太守府的兵马从事代表自己,亲自去河内东境去见刘俭,邀请刘俭的大军进入河内地界。

    王匡的从事叫做韩浩,乃是河内郡本人人。

    当年王匡入了河内,当了太守,便在第一时间征辟韩浩为从事,与董卓交战之时,韩浩尽显其能,得王匡器重。

    当时李傕负责与王匡、朱儁等人交手,李傕乃是董卓手下屈指可数的武人,深通用兵韬略,本事远超牛辅。

    经过李傕的推断,王匡手下诸人中,能成为己方劲敌之人便是韩浩,他将这件事禀明了董卓。

    当时的董卓为了分化王匡的势力,便以韩浩的舅父河阴令杜阳为人质,来威胁韩浩,让他归顺。

    但韩浩坚决不从,任凭董卓杀舅父。

    董卓虽然没有得逞,但对于韩浩的壮烈还是大为称赞的。

    真是个难得的好外甥,舍得舅父一身剐,敢把相国拉下马。

    不是一般人儿!

    而今日,这位被王匡,董卓,李傕所重视的人物,代表王匡来到了刘俭的军营,相见刘俭,邀请他通过河内境,去往雒阳。

    对方携一片赤诚而来,刘俭自然不能慢待,特别是当他知道了韩浩的名字之后,对韩浩更是颇为敬重。

    当天晚上,正逢刘俭大飨兵卒,于是他就留下了韩浩一同吃饭,顺便领他参观军营。

    身为王匡手下的兵马从事,韩浩一直辅助王匡管理他手下的精锐泰山兵,所以说韩浩乃是一个知兵之人。

    他久闻河北刘德然用兵如神,乃是大汉第一名将,今日有幸能够观瞻刘俭的军营,实乃其大幸也。

    于是当天晚上,韩浩就跟随刘俭一起,一边大飨军士,一边参观其军营。

    所谓的大飨,大意就是大犒三军。

    不过刘俭的大宴军士的与其他牧守大宴军士不同。

    由于生产力的关系,普通的牧守将军大宴军士,普遍都是以赏赐将官以及下级军官为主,而赏赐给普通军士的食物,一般则是交给什长级别以上的军官,由他们统一领取赏赐的食物,然后分发给将士们。

    这样做的一个好处,是可以节约一部分粮食。

    上层人物将分发粮食的责任落在下级军官头上,反正都知道东西到了他们的手里,这中间出了什么问题,也都是下级军官与普通士卒的矛盾。

    就上位者而言,他们已经做了振奋军心,大飨三军之行,仁至义尽了。

    反正大家都看到了,最后拿不到赏赐,那也是找那些下级军官,跟上位者没关系。

    这就是所谓的一层扣一层。

    最终,上位者省了财货,中层得了赏赐,下层军官可能够有所克扣。

    倒霉的谁?

    普通的大头兵。

    但是刘俭这里不一样,每一个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