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刘俭整理冀州之势的时候,袁绍开始驱兵入蜀,协助他的兄弟袁遗对付刘焉。

    荆州南面的不服从势力,由孙坚替袁绍负责荡平。

    而袁术的势力,则是向豫州的东面进驻,与袁绍划境而治,袁家兄弟彼此暂时相安无事。

    但即使袁绍将豫州境分给了袁术一半治理,袁术在拿到了这些资源后依旧是觉得有些不满意。

    袁术从年轻时起,就是一个喜欢攀比的人。

    他大兄袁基在时,袁术不太敢跟他大兄比高下,但是自从袁基死了之后,袁术谁都不惧。

    在袁术看来,什么袁绍,董卓,刘俭之辈,皆不足矣与自己相提并论。

    但偏偏,如今这些人的势力皆比自己要大。

    听说刘德然已经拿下了幽州,几乎是一统河北之地,这着实是让袁术嫉妒的够呛。

    一个边郡子弟,当年跟着自己大兄屁股后边混的小跟班,如今竟然节钺北地,纵横冀幽!?

    而自己虽有扬州牧之尊,如今却也不过是只占据淮地和豫州半境。

    本来袁术曾想着收江东全境,但万万没想到,当初自己装病与袁绍暗中对抗之时,出征在外的董卓居然也没忘了给自己下绊子。

    乘着袁术对外称病,董卓悄悄的往江东安插了不少人。

    其中,有杨赐的门生王朗。

    因关西和关东的士族群体差别,弘农杨氏和汝南袁氏在政治立场上一直是各分其派,所以王朗到了江东之后,也不会轻易倒向袁术,定会审时度势,趋于自保。

    另有刘繇,这个汉室宗亲,也去了吴郡为太守。

    袁术虽然有袁氏家门作为后盾,但他这个人的风评跟袁绍实在是比不了。

    就算是袁绍天下楷模的金身已破,但跟袁术比,还是甩了他几条街。

    毕竟袁术先前的名头实在是太差劲,虽然是有豪侠任杰之称,但大部分的声名还是以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为主。

    所以他想要一统扬州,比起袁绍来说确实更加困难。

    特别是寿春与江东诸郡虽然皆为扬州之地,但九江和庐阳却处于长江以西,而吴郡丹阳等地则是在长江东南,就地域而言,有一定的割裂性。

    在入驻了豫州东部之后,袁术手下的大将张勋,乔蕤等人,纷纷向袁术谏言,想请袁术兵发江东,以州牧的名义一统扬州全境。

    本来是顺理成章的战略,但袁术并没有着急应允。

    江东虽然地域广大,但毕竟不属于大汉朝的经济和政治中心,某种意义上属于边陲之地,甚至大部分的地域乃是未开发的蛮荒。

    身为袁家子弟,不往大汉朝经济最繁华,文化最源远的地方拓展,反倒是往东走,这实在不是袁术性格。

    由此可见,在整体的战略大局观上,袁术多少有点欠缺,不懂得因时势改变自己的思想,过于固执自大。

    同时在得寸进尺这方面,一般人也跟他比不了。

    老天爷似乎是故意的一样,就在袁术考虑下一步的进兵策略时,一个“老朋友”的使者来到了袁术的面前。

    这个人乃是曹操的手下,东郡的程昱。

    现在的曹操已经从兖州的山阳郡转往了东郡,并在袁绍的推荐下,成了东郡太守。

    原东郡太守乔瑁在与刘岱的火并中被刘岱所杀,袁绍对于刘岱擅自扩充实力的行为非常不满,于是让曹操前往东郡代替了乔瑁,直接断了刘岱整合兖州的念想。

    在袁绍的概念里,兖州这个地界就是他和刘俭,还有董卓的缓冲之地,一众小弟再次替他固守前线最好,他坚决不允许这里出现统一的势力。

    曹操驻扎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