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在胡乱吹嘘,他是真的想要做到‘伟大’二字!

    ……

    ……

    关羽和张飞北上之后,刘俭派人从中山国将苏双召到了邺城,同时将他引荐给荀彧。

    现在的苏双,张世平等人所引领的河北商贸协会,这些年来已经开始在刘俭的指导下,向着右北平郡的无终县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几乎全占有当地主要的商贸渠道,并收购了无终县的很多房屋宅舍田地,可以说投入颇多。

    除了财力布局之外,河北商贸协会还向无终县迁移了很大的一部分隶属于协会各家的徒户,扩充了商会在当地的人力建设。

    至于问为什么?

    其实答案很简单!

    那就是右北平的无终县,在地域上来讲,临近于后世的唐山市。

    在地域上来讲,这里西接蓟县,北有群山,隶属于燕山山脉,南临渤海……当然最重要的,是这里蕴藏的丰富矿产资源。

    不论是古代和现代,金银铜铁等金属矿物,都是振兴一方的重要资源!

    当然,除了金属矿物之外,唐山附近还拥有丰富的石灰岩、白云岩、石英砂岩、石墨等多种非金属矿,对于北方的民众来说,这些矿产物也是非常有用的资源,特别是石墨。

    后世的时候,石墨是石墨,煤炭是煤炭,但是在古代,古人习惯于将石墨和煤炭统一归类。

    《山海经》中,煤被称为石头涅盘,魏晋时期,煤被称为石墨和木炭。

    相比于其他的矿产,石墨资源在这个时代而言,属实重要到了极点。

    生活取暖自然是离不开石墨的,最重要的,是冶炼金属也需要煤炭。

    因为工业发展还只是在初期阶段……甚至可以说,在古代,并没有所谓的工业,故只有应用石墨,才能冶铁,熔铜,化石,升朱。

    当然,虽然唐山有矿物,但不论是挖煤还是开采铜铁矿物,这个时代的技术以及经验较之后世也都相差甚远。

    但有刘俭在,情况自然还是不太一样的。

    虽然说他不是特别懂行,但多少还是知道一些的。

    关于如何在唐山探矿挖掘采运,刘俭曾细心的与苏双进行过探讨,并且将自己的想法也跟苏双说过,让苏双交待于工匠。

    当然,刘俭并没有让采矿人强制执行自己的想法,他只是将自己所言之物作为参考和补充,让工匠以及采矿人根据其自身经验,进行修改,争取能够不断的进步,不断的扩充矿物产生。

    毕竟,后世的经验并不是每一项都适合这个时代。

    不过,就后来的结果看,大部分还是适合的。

    关于辨别岩层中是否有煤,刘俭的曾经的一句话,使商贸协会下属的勘探者们记忆尤深。

    “凡脉炭者,视其山石,数石则行,青石、砂石则否。”

    在凿井方面,刘俭的意思是:

    “凡攻煤,必有井干,虽深百丈而不挠”,“视其井之干,欲其确尔而坚也,否则削。”

    按照他的说法,凿井要想做到准确无误、坚固牢靠,不可在含水大、有井病的地方开井,又要注意“测石之层数”。

    井筒打至煤层后,要布置巷边和工作面,也就是“旁行其隧”。

    布置巷道要看煤层的地质条件,“旁引其隧,视其炭之行”,即要看煤层的走向、倾向及厚度。

    巷道要干燥平整,才能便于人行和运输。

    为达到工作面,还要布置上下山,即“其行隧也如上山,左者登,右必降,左者降,右必登。降者下,登者上,循山旁行而不得平,谓之反。”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