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那边就派人传回了信儿,贾诩的家人已经被冀州这边迎接到了。

    当然,田丰多少也有些奇怪,他实在是想不通,明明有黑山军拦路,为何贾诩的族人就能够这么顺利的进入冀州境内?

    刘俭将贾诩的家人已经被安置在了邺城之事告知了贾诩。

    贾诩闻后立刻对刘俭千恩万谢。

    从这一刻起,贾诩的家人就算是在刘俭的掌控之中了。

    也就是现在,刘俭敢于将他心中最深层次的秘密与贾诩进行分享。

    就好比这次促使董卓与天子迁都、新政……刘俭等闲不会与田丰、沮授、审配等人交流这些事——甚至是荀彧。

    毫无疑问,董卓颁布的新政自然也会使他们的家族产生巨大的影响,而自己身为这件事幕后的推手,在做这件事的时候,不可能与他们进行商议。

    毕竟在这件事上,大家的根本利益不算一致。

    这件事情时,实际利益是不一致的。

    看来看去,也只有贾诩适合交流。

    虽然贾诩也是士族出身,但是他是凉州边境士族。

    察举制所带来的群体利益,是分不到他这种边缘的士族群体头上的,就是能够分到,说白了也是微乎其微。

    至于税收方面,更与他们没关系,他的族人和他都已经背井离乡了,完全的依附于刘俭麾下。

    在某种意义上而言,贾诩或许也是新政颁布下来之后,能够得到利益的人。

    在听完刘俭对自己的叙述之后,贾诩只是略微有些吃惊,不过很快就恢复了正常。

    眼见贾诩的表情很是平淡,刘俭不免有些惊讶。

    “文和听了此事,似乎并不惊异?”

    贾诩摇了摇头:“若是换在别人身上,诩心中定会诧然,只是依照贾诩这一段时间对主公的了解,此事发生在主公身上,或许就平常了。”

    刘俭奇道:“为何?”

    贾诩很是郑重地道:“因为主公,乃是当世雄主!这等能改变世间,名流千古之大业,也只有主公这样的人物能够做成。”

    听了贾诩的话,刘俭仰头哈哈大笑。

    “虽然文和是吹捧之言,但是听在心里也甚感舒服,给别人当了几年的主公,我竟然也乐意听奉承话了。”

    “行啊,不论你所言是真是假,我就当真的听了。”

    贾诩低头道:“诩所言,句句属实。”

    “文和,依你之见,陛下和董卓一旦定下了迁都事宜,同时颁布新政,这成功率会有几成?”

    贾诩言道:“颁布政令不难,但是,若要落实政令到实处,却不是朝夕之功了,就需要逐年推进而行,同时,天下也会因为这个政令而变得越来越分裂。”

    “想要彻底的落实这两条政令,非得是山河破碎一遭,花个十年二十年重新制定规矩捋顺不可。”

    刘俭点了点头:“这两条新政必须要从当今天子和董卓的手中出来,但是我觉得陛下和相国却未必能与新政共存于最后……”

    贾诩行礼,道:“主公所虑者甚是,诩在京中之时,也曾与天子和太后有过数面之缘,依诩看来,当今天子非英雄之主,何太后乃愚钝之妇,这两个人最多也只能是躲在董相国的背后,抖抖威风,新政延续下去的关键,还是在相国的身上。”

    刘俭笑道:“真是英雄所见略同。”

    贾诩道:“依照诩对相国的了解,董相国完全有这个本事。已经有这份决心,包括他的狠厉……想来,他还真能够将这件新政推行下去。”

    “只不过,对相国而言,他有一个最大的短处。”

    刘俭知道贾诩说的是什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