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别装了!装大了就露了!差不多得了!

    但面上,贾诩还是恭敬地道:「将军与袁士纪手足情深,此事天下皆闻,将军为袁士纪报仇,兴兵讨董,仁义之名已是遍布天下,纵然袁士纪在天有灵,也必知晓欣慰了,只是袁士纪虽丧于相国之手,但实则是有人暗中使计!使袁士纪丧于相国之手,而这真凶,将军心中也知道。」

    刘俭并未作答。

    贾诩也不多劝,又转回话题道:「将军善于用兵,定然已经知晓了,相国派遣何人来与将军作战吧?」

    刘俭道:「斥候回报,董卓派遣胡轸为大都护,吕布和华雄为左右都督,三路兵马已经离开南阳边郡,正奔着此地前来,我现在心中忧愁,恐延津不足矣守,但若是往中原去,又该在哪处城池驻守呢?」

    贾诩言道:「胡轸,吕布,华雄三人所率兵马,大多皆为精锐骑兵,将军若是要与其三人野战,必败无疑。」

    贾诩这话虽然让刘俭心中颇为不爽,但他也知道对方说的是事实。

    己方的兵马若是在平原之地与那三人的部队野战,必败不说,搞不好都容易被冲杀的全军覆没。

    所以,寻一坚城固守,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只是,我应该去哪里呢?」刘俭皱眉道。

    贾诩言道:「中原城池之中,凡坚固城池,如今皆在一众反董卓的牧守手中,似刘岱,张邈,桥瑁,鲍信等人,将军可使兵与他们会和,然后借其城池而守,在借机破胡轸吕布等辈。」

    刘俭听了这话,当时就表示反对。

    「此些人皆与袁绍合谋讨伐董卓,实乃祸乱天下之魁首,我誓不与此些人为伍!」

    听了刘俭的话,贾诩似是毫无反应。

    看来,刘俭的反应似乎早就在贾诩的预料之内。

    他慢悠悠地道:「既然将军不愿意与这些人合兵,那贾某就再为将军推荐一个人。」

    「谁?」

    「将军何不与陈王刘宠合兵?」

    「陈王?」

    贾诩点头道:「陈王在黄巾之乱时,就开始纠集流民组建军队,打造军械,特别是弩器,据闻陈王命陈国的工匠打造甚多,袁绍起兵之时,据闻此人也率领军队屯于阳夏,自称辅汉大将军,虽不知其意究竟乃是针对相国还一众牧守,但毫无疑问,此人也有拨乱之心,不过此人终归是汉室宗亲,与将军同出于刘氏血脉,你们二人合兵一处,正应时势。」

    刘俭恍然地拍了拍额头,心中暗道:是啊!这么一个重要的诸侯王,自己怎么把他给忘记了?

    「只是我与刘宠从未有过交集,此人心性如何,又是否可信,又是否真心扶汉,我全然不知。」

    贾诩淡淡道:「当此时节,将军休问陈王是否真心扶汉,只问其势可也。」

    刘俭疑惑地看向他。

    「不论刘宠心性,如何,但只要将军肯与他合兵,刘宠必然愿意,这个天下,他拒绝谁都可以,但唯独不能拒绝将军。」

    刘俭急忙道:「为何?」

    「黄巾乱时,刘宠招募四方流民,与国相骆俊将流民整编成了兵马,还打造器械,乘着乱世,势力大增,但祖宗有制,诸侯王无治政治兵之权,封国内的诸事,皆委任于国相,但刘宠却乘乱跟朝廷反着干,不论他这么做的理由为何,他都是违背了祖制,就凭他敢自成军队这件事,先帝杀他一百次都不过份,但也就在那个时候,将军向先帝谏言,给天下诸侯王以开府之权,才使得刘宠之所行,由忤逆而变成了名正言顺。」

    「故而,将军就是刘宠的恩人,甚至可以说是救命恩人,陈王若是还想要名声,对将军

    之所请就不能置之不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