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随后又马不停蹄,前往南方的阳人县督阵。

    阳人县方面,对手主要的战力是荆,豫之军。

    其中,豫州刺史孔伷,南阳太守张咨,汝南太守王芬,也都是董卓下放往地方的党锢名士。

    但是等他们到任之后,孔伷和王芬便齐齐谋反,投奔了袁家。

    张咨其实不想背叛朝廷,但问题是董卓给他安排这个地方比较特殊……南阳太守!

    说的不好听点,董卓这等于直接给张咨安排到袁绍的大本营里去了。

    虽然在张咨看来,袁绍和董卓都是如狼似虎,但相比较之下,离他更近能够掌控他性命的还是猛虎袁绍。

    饿狼董卓,尚算是远在天边。

    故,张咨还是决定拥护袁绍。

    如此,就等于荆、豫之地的地方长官,基本都被袁绍整合来对抗董卓了。

    董卓派往荆豫的先锋大将华雄,是个勇猛非常的人物,他跟随董卓多年,善于冲锋陷阵,在凉州平羌叛的时候,有很多不错的战绩,临阵经验非常丰富。

    而袁绍方面的先锋黄祖,与华雄正好相反。

    这个人的进取能力不及华雄,但论及固守本土的防御能力,着实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黄祖采取了和朱儁一样的防御手段,将兵马屯扎在阳人,并动用当地大量的民夫,修葺城墙,搭建壁垒坚营,在阳人县布置了坚固的防御阵势。

    袁绍在得知了这件事后,心中甚感无语。

    黄公!我们是进攻的一方好不好!?

    你在阳人城布置那么多的防守作业做什么?你这胆子是不是太小了点?

    但事实证明,黄祖的这套打法算是做对了。

    华雄带领的大军一到,立刻就对阳人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身为凉州武人,华雄的作战方法就是一个字——干!

    论及身为将令的作战素质,华雄远在黄祖之上,论及兵卒的战力,西凉兵也在荆、豫军之上。

    几番对抗下来,黄祖在对抗华雄的作战中几乎皆呈现下风,甚至可以说是屡战屡败,但是不论他怎么被对方打败……黄祖却能够做到一点,那就是寸土不让。

    华雄虽然是连战连捷,但都是小胜,在大形势上,怎么打也打不透黄祖的龟甲防御。

    身为凉州系出身的猛将,华雄用来逼黄祖出城的手段只有一个,那就是让西凉军们叫骂!

    他也实在是想不出什么其他的方法来了。

    而叫骂这种手段,对于黄祖来说完全不是问题。

    骂去吧你,累死你我不赔!

    所以,两军目前就僵持在了这里。

    与此同时,幽州刺史韩馥带着本部兵马进入了鲁阳地界与黄祖会和。

    韩馥将自己的手下的精锐兵马暂时安置于鲁阳,他自己则是亲往宛城去拜见袁绍。

    见到了袁绍之后,韩馥声泪俱下的将酸枣方面的战事向着袁绍做了大概的描述。

    前番曹操败绩,损兵折将,已经令袁绍颇为郁闷。

    为了让曹操重整旗鼓,袁绍亲自出面,在荆州,汝南,颍川诸家之中,要了不少的资源,支持曹操前往扬州丹阳郡第二次募兵,待募兵完成之后,再返回汝颍共同讨董。

    没曾想,刚刚送走了曹操,韩馥就到了,同时给袁绍带来了这么大的一个败报。

    袁氏听说桥瑁,刘岱,鲍信等人都被西凉军给收拾了,气的有点头晕脑胀。

    他虽然事先就知道董卓军的战力强悍,实力不俗,但万万没想到各阵诸侯的败阵竟如此之快。

    不过天幸黄祖将鲁阳守的固若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