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死的盯着那些掌握着晋升渠道的高门士族,希望找个机会顺杆爬。

    书籍一旦成册对外贩卖,则一定会被这些庶族寒门疯抢的。

    前期的倾销客户群体,刘俭早就已经想好了。

    田丰继续道:“青州负责出书,在雒阳以及司隶之地进行贩售,朝廷以官方名义,成立专门管理出版书坊的官署,对纸书行业进行管制,将纸张书的出版权力尽收于朝,纸质书不得在民间私印,另定下法律以束之,如此,短期之内,纸书所营之巨利,尽归相国与刘冀州所有。”

    董卓明白田丰的意思。

    说白了,刘俭初期不想将出版印刷业遍地开花……青州方面负责出版印刷,雒阳方面负责管理行业,设定规则并负责垄断性销售。

    制地虽单一,但确实是垄断了。

    利益方面,肯定是能够保证董卓和刘俭两拨人赚的盆满钵满……但问题是,董卓不是商人。

    他是大汉相国!

    除了钱,他更需要的,是权力!

    董卓道:“这纸质书籍,确实能够给老夫带来巨利,但你需知晓,老夫想要的不仅仅是这些,刘德然更知道!”

    田丰自然是知道的,但身为刘俭的使者,他需要掌控谈判的节奏。

    毕竟他面对的是大汉朝的相国,他不可能剖心挖肺的去跟对方唠。

    董卓想要的,不外乎是大量的刊印纸质书籍,特别是那些经学经文,并散布于世,打破世家门阀对于学术的垄断。

    刘俭也想。

    但刘俭不着急。

    饭要一口一口吃,吃太快了……容易噎死。

    四书五经这些东西,不是说你印出来了,就能够将阀阅之门的优势立刻推到,关键还是在于对于经学的解释之权,这些还在阀阅手中。

    所以,印什么书籍,发行什么书籍,能够逐步的稀释掉他们的解释权,稀释掉他们在本专著上的威望,这才是需要刘俭一步一步深挖并考虑的。

    清一色的疯狂印书,只会适得其反。

    田丰对董卓道:“相国想要做什么,我家使君自然是知道的,但很多事情,不能操之过急,依照使君的意思,今年需要印刷发行的纸书,仅需千字文和熹平石经上的正定经文,就足够了。”

    “先以熹平石经上被正定的经文试水,并广推蒙学《千字文》,在这期间,还请相国颁布律法,针对出版社进行强制性约束,限定书坊成立的资质条件,待律法成型,并公布天下后,咱们再计较后续当印刷哪些书籍。”

    董卓一听今年只印刷熹平石经上被正定的经文,很是不悦。

    熹平经文就摆在太学那里,是个抄书郎都能跑过去抄,印那些玩意作甚!

    董卓站起身,就想出言表示反对。

    却见这个时候,李儒突然站出来,对着董卓长长地施了一礼。

    “相国,刘冀州之心甚诚,以末吏看来,此事着实可以商榷!”

    一边说,李儒一边向着董卓挤了挤眼睛。

    董卓缓缓放下了自己已经举起来的手,对田丰道:“老夫知晓此事了,且容老夫细细思之,文优,且派人引着田先生去驿馆,待老夫思明此事之后,再着人招你前来。”

    田丰看明白了,李儒这是看清楚了刘俭的心意,但当着外人的面不好劝谏董卓,故而只能是先把自己支走。

    当下,田丰冲着董卓长长作揖,道:“丰来雒阳,除了面见相国之外,还有一件重任在身,劳请相国应允。”

    董卓眨了眨眼,似乎想到了什么。

    他低声道:“是奉了你家使君之命,要去袁府拜访吧?”

    “刘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