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不敢!老臣只是想要提醒殿下,当年先帝在时,尚有内宫宦官可以为陛下操持宫闱之事,与朝中诸臣形成对立之势,昔年宦官皆亡,如今朝中公卿没有了对手,殿下若是想在这件事上依靠他们,无异于自毙之举!”

    顿了顿,又听董卓道:“当年殿下入宫闱之时,若无宦官相助,仅靠朝中诸臣自选,以殿下的出身,又如何能成为大汉国母?”

    这话当真是戳到了何太后的痛处。

    “你……相国安敢如此无礼!”

    何太后猛然起身,颤抖着伸手指着董卓,嘴唇哆嗦,脸色发白。

    董卓毫不在意的向着何太后施礼:“殿下,老臣是个粗人,常年混迹于边塞,与叛贼羌人为敌,规矩懂的不多,只是就事论事,失礼之处,还请殿下谅解。”

    “但老臣没有私心,只是一心为了陛下与殿下着想,一片赤诚之心天地可鉴!还请殿下莫要错怪了老臣才是。”

    何太后虽然心胸狭隘,但也不是当年那个没有城府的女流之辈了,多少有些城府。

    面对已经开始逐渐变的盛气凌人了的董卓,何太后也只能是尽量的压下怒火,不再提这茬。

    “相国所言之事,我会细细思之,也请相国不要着急,立后大事,非同等闲,至少还需让我们母子仔细琢磨才是。”

    董卓并不着急,他笑容满面的对着天子与太后施礼,随后昂然离去。

    殿外,有刚刚受任为东曹的李儒正在等候董卓。

    如今相府十三曹已经正式成立,权力极大,其中的东曹主掌“两千石长吏迁除及军吏”,权力极大。

    历史上的曹操就任丞相之时,曾以崔琰、毛阶为东曹。

    诸葛亮在季汉任丞相之时,以蒋琬为东曹。

    可见这职位对于相权集中的重要性。

    李儒见了董卓,忙问董卓道:“相国,陛下和太后可答应了废后之事?”

    “哼哼,不识抬举!”

    董卓一边走,一边将适才在殿内发生的事情,给李儒诉说了一遍。

    李儒听后,略有些犹豫。

    “相国,末吏有一件事,不知当讲还是不当讲。”

    “文优与老夫,犹如子侄一般,你我之间有什么不能说的?但讲无妨!”

    李儒恭敬道:“相国如今虽掌大权,然若要成大业,依旧需要依赖皇权,天子和太后皆短视之人,却注重颜面,特别是那何太后,乃是心胸狭隘之人,有些时候,相国莫要相逼太甚,恐于大局不利。”

    李儒所言之事,董卓自然是懂的,只是他如今已经居于高位,对于何太后与天子越来越没有耐性了,稍有不如意,便火从心起,故有时出言自然就重了些。

    若是换成别人,即使已经逐渐坐于高位掌握实权,或许还能够做到善待天子和太后,用谎言和行为来麻痹他们,但对于年纪渐大,且出身于凉州的董卓来说,这内在的涵养功夫,他实在还没有练到家。

    活了一个甲子,方才等到了一展胸中壮志的机会,董卓实在是有些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

    “非老夫故意如此,只是那蠢女人仗着是太后,全然不顾大局,不听老夫之良言,一点屁事推三阻四的,老夫气不过,就出言点拨点拨她!”

    李儒心下暗叹:相

    国刚入雒阳之时,尚能克制一己心性,但随着时间越长,权势愈重,相国的行事之风开始变的愈加霸道了。

    这可不是一件好事。

    日后,还需想办法找个时间,好好的劝谏一下董相国才是。

    李儒言道:“相国,关于废后之事,还是末吏寻个机会,去劝说一下太后和天子,那何太后虽是个善妒的女流,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