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的人口……这就不是一件简单的小事了。

    如果只是靠正面战场击溃对方的主力军,然后迫使对方的百万人众因为冀州军的战力而齐齐投降,这完全是不现实的事情。

    浮云和缘城这两个人率领的黄巾军人数是十余万,虽然勉强,但用这种方式还是可以收服他们的手下,达到目标的。

    但青州黄巾的主阵人数,是浮云和缘城的十余倍,依照刘俭目前的兵力来说,靠战争手段来受降他们根本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就算是能完成,也必然要花费巨大的时间和精力代价。

    所以,刘俭必须要从别的角度上来想想办法。

    其实办法不是没有,很简单,关键就是粮食。

    青州黄巾军在青州和徐州之地没有根基、也没有基本盘,他们的粮食和辎重的获取方式就是靠抢,而且主要抢的也是豪右和望族。

    这个方面在青徐黄巾刚刚起事的时候,确实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望族豪右的邬堡中,囤有大量的粮食,可以作为黄巾军的供给,这个办法在青徐黄巾军刚刚起事的时候,确实很管用。

    但是“天补均平”的口号实在是太得人心,青徐黄巾军的发展速度实在是太快,流民和氓首增长的数量实在是太快,时间一长,黄巾军的压力开始变的巨大。

    多出的每一张嘴都需要用粮食来供养。

    所以,他们只能更大频率的去攻打地方豪右和望族,来获取更多的资源。

    诚然,望族豪右在经过血之洗礼后损失巨大,但他们也不是纯纯的傻子,怎么可能一直不长教训任凭黄巾军来抢。

    各家望族组织徒户私兵与黄巾抗衡是第一手段!

    当然,这个手段虽然最直接,但就目前来看并不是的管用,毕竟青州黄巾的人数实在是太多,而且民众基础很高,望族们的私兵也只能是相抗一时,不能长久。

    正面战场抵挡不过,那就只有另外一种方式,那就是靠藏,靠转移,甚至于舍弃邬堡,暂时放弃阵地。

    或者,很多望族现在开始将粮草辎重捐赠给刘虞与刘俭,让他们养兵对抗黄巾。

    虽然刘俭一开始进入青州之后,张嘴问他们要,他们不愿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大族家公的心态也开始改变了。

    给了刘俭,也比给黄巾军养兵要好得多,至少刘俭和刘虞不抢他们。

    另外,陶谦自打当上了刺史之后,便开始在徐州境内纠集各大族的力量,并招募丹阳精兵,同时联络泰山人臧霸协助。

    整合了徐州境内的诸多势力后,陶谦虽然战胜不了黄巾,但黄巾也同样拿不下他。

    陶谦性格刚烈,同时也久经沙场,他知道短期就算是不能击败青州黄巾,但只要能僵持住,就是己方最大的优势。

    刘虞也是仿效陶谦的办法,在北海以东的地域采取这个政策,同时他还用了更多的骚操作。

    刘虞不断的联络青州本地豪强,用他的人格魅力,在北海以东组织了大批的民间军队,用来防备黄巾军东进,同时还开出悬赏,重金悬赏司马俱与徐和这两个人的人头。

    另外,他还直接发出公告,昭告各郡各县,言明黄巾军无罪,有罪者,不外乎贼首二人,只要司马俱与徐和死,别人的罪过,都可以饶恕。

    论及用兵,刘虞不如陶谦,但论及怀柔和玩骚操作的套路,刘虞可比徐州的陶谦高出不只是一个档次。

    而且,刘虞有一个特别的本事,那就是他擅长搞舆论宣传。

    舆论宣传历来就是士人的看家本领,但刘虞本人既是汉室宗亲,同时也是一位经学名士,在专业方向上,搞舆论本来就属于他的本科专长。

    特别是他在这个方面极有天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