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

    所谓,河北之地,界接边塞,人习兵战,号为精勇。

    而邺城作为河北南部的重要城池,同时还是冀州的南大门,既是太行山的东西枢纽,也是扼守黄河平原,进而西进河洛、南下中原的战略要地。

    所以,修筑并扩充邺城作为自己的根据地,是刘俭辐射冀州其他郡县,有效掌控冀州的手段。

    ……

    此时,刘俭正坐在府中的主位上,看着最近关于雒阳方面的重要情报。

    先是颍川人,议大夫刘陶被下狱,随后自杀。

    刘陶之所以被下狱,主要还是因为上疏言政事八条,弹劾宦官。

    如今刘宏的病时好时坏,难以理政,内务大多交付于宦官办理,不死才怪了。

    刘陶在世时,尊道儒而反法家,著有《反韩非》。

    在刘俭看来,法家、道家等思想已经开始占据了一席之地,再加上佛学已经开始传入中土,就某种意义上来说,似刘陶这种为了自学利益,固守本盘的人,最终的下场都不会太好。

    在即将到来的乱世中,固守一种思想而反对其他的,支持者必然有限。

    凉州方面连战连捷,张温继续向榆中进军,并在凉州被受封为太尉,成为大汉朝历史上第一个受命在外的太尉,而董卓和孙坚也是功勋颇著。

    另外,袁隗的发妻,也就是马融之女,马伦死了。

    袁隗以发妻离世,伤痛而不能理事为由,辞去司徒之位,而廷尉崔烈则以五百万钱买下了司徒之位。

    与此同时,弘农杨氏的现任宗主,杨赐也病故了。

    想不到,刘宏到如今还赖赖唧唧的活着,袁、杨两家却都有重要人物去世。

    在某种意义上而言,这两个人的去世,势必会使今文经系在朝堂政治势力格局重新洗牌分配。

    杨赐身死,袁隗暂离朝堂,如无意外,已经迁为九卿之一的太仆袁基将在短时间内成为朝堂中的今文系一言九鼎的领袖。

    另外,昔日曾代表士人状告太尉许馘和司空张济的陈耽,也被下狱死。

    想来,这是刘宏想在自己去世之前,将昔日跟他有仇的人统统处置了,以免临走之前还想谁没有杀,再留下什么遗憾。

    皇帝么,都是小心眼的。

    「死的也算刚好。」

    刘俭自言自语的嘀咕着,随手将简牍扔往一旁,随后他又抄起桌案上的其它简牍继续阅览。

    接下来的两份简牍中所记载的内容,就属于是重磅的消息了。

    是刘宏刚刚最新下达的三道诏令。

    足矣轰动天下的三道诏令!

    一是全面解除党锢,允许被禁锢的党人以及其五族之亲可以做官。

    也不知是谁散布出去的,说是刘宏之所以解除党锢,是因为刘俭在上任之前,向他恳切谏言。

    不管事情是真是假,但天下士族望门却都是当真事儿听了。

    毕竟,若没有人谏言,皇帝怎么可能自己突然推翻了自己一手建立的党锢?

    而最近朝廷之中,也没有任何关于公卿们集体上奏,请求解除党锢的谏言,

    如此,按时间推断,还真就是刘俭任牧之后,刘宏才解的党锢!

    毫无疑问,有这件事情作为基垫,刘俭好评如潮。

    二是赐予各地诸侯王开府之权,并赠予其权力,实因四方盗贼多,地方太守抵不足力,赐诸侯王开府置吏,有监督国相治地、并有直接上报中央之权,主要是维护皇权,整顿贪腐,澄清吏治。

    究其根本,属于将一地刺史监管国相的权力,移到了当地诸侯王的手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