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着彩色。

    神奇的是,门楼顶部飘飘洒洒的落下一帘水雾,将整个门楼笼罩其中。

    那些过往的行人都从那水雾中走过。

    杨昭扬招站在旁边,仔细地观察了一会儿,发现都是进城过这个门楼,出城的不过。

    这让她想起了消毒喷雾。

    正在看着,忽然发现门楼顶部飞过去了几个人!

    飞过去的!

    杨云目瞪口呆的看着那几个飞人进了城。久久不能平静。

    怪不得这门楼修的这么高。

    大银杏树是一回事,看到人会飞,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她站在那儿激动了一会儿,也随着人流走到了门楼下。

    那水雾轻轻淡淡的,闻着还有一点香味,杨昭就着水雾,将后背的那片银杏叶摘下,丢到了路边。

    城门边摆着几个桌子,站着几个穿着统一制服的男子,看那意思应该是收入城费的。

    “三个铜板,一个人三个铜板。”桌子上放着一块三指大小的金属块,那两句不停重复的话就是从金属块里传来的。

    桌后面的坐的人接过行人递过来的钱,扬手就扔到后面的大木框里。

    等到杨昭时,她只能将手里发黑一块儿银子递了过去,在这个世界银子是钱吧?

    “银子去那边换”那人一伸手指了指右边的桌子。

    银子在这里也是钱。

    杨昭心安了下来,走到了右边的桌子,把那小块银子递了过去。

    这边的人拿个大剪刀,将她递过去的银子剪成一大一小两块,银子里面白花花的没掺别的东西。

    将大的那一块还给了杨昭,小的那块扔到一个大木匣子里,随手抓了一把铜钱给了她,都没数数。

    杨昭将一把铜钱放进口袋里,快步进了城。

    这城里的房子多是木石结构,两边商铺将门和窗户修得大大的,屋顶尖尖的,多是修得2、3层,

    靠近城墙摆着一溜卖饭食的摊子,有桌子没椅子,有的连桌子都没有。

    临近中午,去吃的人不少,人们买了就站在那儿吃。

    甚至杨昭还看见了有人使用筷子。

    她饿了,将手中的书拆开,小心地翻开书找了找,果然找到一种叫羊麦的主食。

    翻译名词时一般用音译,自古使然

    上写的可以代替面粉,当地人一般把它和杨露的叶子和起来做蒸饼。

    食之味美。

    杨昭把书又三明治似的捆上,拎在手里,避着人开始在这条街上找这种蒸饼。

    她全部家产都在口袋里,根本不敢和人靠近。

    好在卖这种蒸饼的很多,都三个铜板一个,五个铜板给俩,每个有她巴掌大。

    她买了两个,比比画画的跟老板要了碗水一口气喝了,然后找个人少的角落抱着饼吃了起来。

    这种饼口感不算细腻,也没什么味道,但杨露的叶子却有一股奇香。

    尽管没有盐糖的加成,但吃起来很是美味。

    就在这时,一个小妇人抱着孩子也走了过来,看了杨昭一眼,应该是嫌弃她满身的灰尘,往旁边走了好几步,靠着墙边站着。

    不一会儿,一个高大的汉子走了过来,他一只手举着一条长凳,一只手用个盘子端着几个蒸饼。

    到了跟前,将长凳放到小妇人身边,让她坐下,单手接过孩子,将那盘饼给了小妇人。

    “哪来的长凳?”

    “花了三个铜板跟门口的军爷租的,你赶紧坐一会儿”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