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这些「营养」来蜕尽凡垢,让灵性跃变,去触碰【权柄】,升扬为神。

    至于为何要汲取这些历史的「营养」?这些历史又有何「营养」?这些所谓的「营养」又对灵性蜕变有何作用?

    那么首先就要问……何为历史?

    如果站在物理学角度谈历史,那么就可以将其定义为某个孤立系统经历一段时间,并在此期间所发生的状态变化。

    譬如,在某个全封闭黑盒中放入一堆粒子,可以预计这些粒子将会按照热力学第二定律逐渐扩散开来,并最终达到最大热辐射平衡状态,结束。

    当然,也有可能在这些粒子中会诞生出一颗黑洞,并与剩下的热辐射互相保持平衡。

    同时,由于量子涨落和霍金辐射,孤立系统很有可能会在这两个平衡态之间不停摇摆。

    但不管怎样,对应于某个特定时刻,该孤立系统必会存在一个特定的「态」。

    若将这一连串的「态」链起来,就是这个孤立系统的「历史」。

    当然,以上都只是对历史的最浅层比喻。

    或者说,是对历史某些本质的一种形象化描述。

    即,事件在时间维度上的先后顺序,以及事件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变化。

    而真正的历史,或者说完全的历史,则是今时或后时对于旧时一切种种变化的记录。

    要分为三种:

    1、智慧文明过往的发展历程;

    2、对过去时光种种诸事的记载;

    3、智慧生命对于历史的认知与思考。

    第一种历史,包涵了大至社会形态、国嘉泯族、科学研究、哲学思辨以及真理探寻,小至个人生活的起起落落、喜怒哀乐与爱恨情仇。

    在此层面上,历史是一种客观存在,或可称为【本真历史】。

    既然有【本真历史】,那么就会有【非本真历史】。

    客观存在的【本真历史】是已然逝去之物,处在遥不可追的过去时间段。

    通常而言,宏观层面的时间不可停止,亦不可逆转。

    所以对智慧众生来说,客观存在过的【本真历史】亦不再存在。

    因而众生就必需也只能依据自身所能接触到的某种「载体」,或经过某种「媒介」来认知历史。

    即,有关于历史的记述,以及由过往时光遗存至今的诸般旧物。

    其中最重要者,即是用文字记载下来的过往历史,可称为【写就历史】。

    其作为非完全客观的非本真历史,就是第二种历史。

    换而言之,众生即是通过他者之眼去了解一切历史,是通过他者对历史之认知来认知一切历史。

    这是一种间接认知,是通过某种载体及媒介来认知【本真历史】。

    统归而言,【写就历史】即是众生认知历史的凭依资料。

    即,史料。

    史料不管是否完全记录了【本真历史】,甚至不管其是真是假,它总是客观存在,是众生认知历史的终极根基。

    同时,即使众生的历史认知与【本真历史】完全一致。

    但逝去之事无法还原,【写就历史】看似还原,实际却依然只是也只能是【本真历史】的摹本。

    【本真历史】无所谓可信与不可信,【写就历史】则有可信与不可信之分。

    可信或不可信,就看【写就历史】是否符合【本真历史】。

    两者间的关系是原本与摹本的区别,是原形与影象的区别。

    【本真历史】是客观存在,【写就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