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元龙介绍着:“我们史唐庄五千多人,现在成年的道种大概有八十人左右,绝大部分都是普通道种,修士有十四人,其中炼气初段六人,炼气中段五人,炼气高段三人,但现在只有二人了。”

    陈淮生有些失望。

    听起来道种数量不少,与自己家乡元宝寨比,大大超出,甚至达到了五到六倍之多,当然这里边情况不一样。

    造成这种情形的原因与元宝寨的道种大部分都外出寻求道途,留在村寨中的不多有很大关系。

    不像这边宗门稀少,这些道种不管是否悟道成功,都只能留在了本地。

    同样这也带来一个情况,那就是道种炼气成功的比例也比较低。

    “至于说其他村寨的情况其实和我们差不多,多者如薪火集,道种接近二百人,但是炼气成功的大概有五十人左右,可基本上都是炼气初段和中段,炼气高段的只有区区七人,……”

    “近百年来,据我所知,我们整个大土围子,大概就只有两个筑基成功的,一个是投入天鹤宗门下,还有一个已经多年未曾回来,据说是投入到了大赵云龙宗,据说在冲击紫府了,但也只是听说,……”

    陈淮生默默点头,对于一个拥有七八万人,几乎能赶得上小半个蓼县人口的地方,百年时间出了两个筑基,委实寒碜了一些。

    像蓼县,陈淮生也知道,百年时间里起码也出了十个以上的筑基。

    而且以陈淮生的观察,河北之地,这滏阳道,灵气浓郁甚至比弋郡更甚。

    像卧龙岭这块福地,丝毫不亚于朗山蟠山。

    加上妖兽带来的巨大威胁,使得这一地区的道种们其实具备了比弋郡更好的破境悟道条件。

    但其悟道成功的几率,却远低于蓼县这种偏远小县。

    这只能说明这些地方散修和异修当道,给本地在仙道求索上的传道授业制造了巨大缺陷,使得本地良好的人才资源都被荒废了。

    不过现在这些成年的道种或者修士,对重华派来说意义不大,陈淮生关心的是那些尚未满十四岁的先天道种,这些才是下一步重华派招收弟子的目标。

    当然,如果在三十岁以下,显现出了良好天赋的修士,也会纳入重华派的考量。

    不过从陈淮生看到的这群人里,基本上都是三十岁以上的,这让他很是失望。

    相较于陈淮生关心大土围子中的道种人才,陈松则更关心大土围子这一带的灵田灵地以及矿脉出产。

    大土围子算下来也有数百人的道种,这些道种所需灵食都基本上依赖于沿着山区这一线的零碎灵田灵地。

    “也就是说,卧龙岭外二十里地以内的灵田灵地其实不少,但是却无人去耕种?”陈松大为不解:“为什么?”

    “这是祖上传下来的规矩,……”唐觉行缓了一口气,“至少是我记事开始,就有了这个规矩,卧龙岭那边绝少有人去,即便是偶尔踏足那边,也是浅尝辄止,所有人都回避那边,即便是狩猎妖兽,也宁肯走西边或者南边的山区,……”

    “总要有一个原因吧?”陈松皱着眉头,“难道是洞玄宗覆灭带来的阴影?但洞玄宗覆灭起码可以追溯到八九百年前了,难道这个原因就一直延续到现在?”

    唐觉行似乎是在回忆,许久才摇摇头:“不是洞玄宗的缘故,洞玄宗覆灭之后,好像卧龙岭也还有人进驻过,而且还不是一拨,只是时日久远,应该是两三百年前了,出过一些骇人听闻的事情,否则我们都知道卧龙岭灵气馥郁,对于修士意义不同,但却始终无人敢进去,……”

    “骇人听闻的事情?”陈淮生和陈松都紧张了起来,“具体出了什么事情?”

    唐觉行摇了摇头,“我印象中是我一个大伯在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