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矛骑兵,冲散敌阵后再派持刀骑兵砍杀,最后以弓骑兵追杀。但经过四天的鏖战,大食人已经知道这种战法对唐军无效,因此改变了出击的顺序,以求出奇制胜。

    大食人先以持刀骑兵近距离搏杀,引出唐军的种种变化,当持刀骑兵被困时,则以弓骑兵救援,但弓骑兵无法攻坚,这时最后派出枪骑兵,猛攻阵势变化已尽的步兵方阵。

    此刻唐军两翼收缩,变成了一个鼓起的凸月状,大食枪骑兵轰然撞上唐军之后,由于唐军盾牌兵牢牢压住阵脚,排列整齐的大食枪阵不得不随着弯曲。

    骑兵冲击讲究同时同列,互相保护侧翼,但此刻大食军变成了弧形,左右平行变成了前后错落,忽见长盾侧转,陌刀队又杀了出来,近距离搏杀,长矛还不如弯刀,大食人的长矛太长,想收回格挡之时却互相勾挂在一起,陌刀队如砍瓜刈麦一般,将初见乱象的枪骑兵砍翻落马。

    独孤湘喜道:“唐军一会儿瘪一会儿鼓,把大食人耍得团团转,真好玩。”

    江朔道:“我听说东晋刘裕北伐北魏时,曾背水布却月阵,以两千精锐步卒,抵挡了北魏三万骑兵。我看此刻唐军变化如月相变化,难道就是此阵?”

    岑参道:“却月阵早已经失传,不过高节度使根据史书中双方大战的记录,推断出却月阵的布阵之法,当时晋军推着大车抵挡骑兵突击,今日各族联军则以长盾阻挡敌军,通过阵型的凹凸变化,让敌军露出破绽和软肋。我曾见过唐军训练,但没想到实战中威力如此巨大。”

    说话间,战场上的唐军已经斩杀了上千大食枪骑兵,枪骑兵陷入了彻底的混乱之中,这时鼓角齐鸣,先前回撤的骑兵重新列阵完毕,重新杀了上来,可能也是为了救出这一队枪骑兵。

    陌刀队并不贪功冒进,斩杀了数百大食人之后,见后续部队上来,立刻转身藏入步军阵中,照这样打下去,不消半日大食军队就要损失上万人。

    这时只见对面山头号声再起,手持弯刀和长矛的大食骑兵一齐向后撤去,看来是大食军收兵了。

    独孤湘:“大食人这么快就放弃了?”

    毕思琛笑道:“没这么简单,此前四天都是从早打到晚的,不过大战消耗极大,双方都需要修整。”

    果然唐军三三两两靠在一起,或是喝水,或是吃些干粮,以补充体力。

    独孤湘道:“唐军形势一片大好,为什么不乘胜追击?”

    毕思琛道:“却月阵守强攻弱,全靠各军压住阵脚,才顶住了大食人的三轮冲击。如果离开了隘口这一小块阵地,敌人可以绕开正面,攻击后方,则却月阵立破。”

    独孤湘撅嘴道:“唐军只能挨打,不能反击,这月月阵又有什么用?”

    毕思琛笑道:“湘儿小娘子,你忘了还有程千里的骑军了么?”

    独孤湘向另一边山头眺望,却见毫无动静,道:“程副都护是睡着了,还是绕远去了,我怎么一面旌旗都没见到?”

    毕思琛道:“高节度使还没有等到机会……”

    他没来得及说后面的话,只听战场上爆发出一阵雷鸣似的巨响,大食骑兵惊天动地,席卷而来,岑参不禁担心道:“我军虽然雄壮,但大食军队人数太多,这样乌云压顶而来,只怕阵势变化再巧妙,也不及施展。

    这次大食人的数量约有五万多人,阵型散开成三条弧形,压了过来,而唐军此刻少了两千骑兵,再加上四天来的损失,只有约莫两万多人而已,大食人在数量上有绝对优势,可以从前、左、右三个方向同时进攻,那唐军就变无可变了。

    这次冲锋大食人更吸取了此前各自为战以致损兵折将的教训,将骑兵组成一个个小队,每个小队大约十几人,前有枪骑兵冲击,左右有持刀骑兵随护,后有弓骑兵策应,显然是为了应对唐军弩手和陌刀队而制定的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