嗣业、尉迟胜二人竟然并不试图劝说他硬起心肠,反要他坚持自己的“道”,不觉心中澄明起来,更生出了平生难得的知遇之感。

    江朔向李嗣业叉手道:“李大哥说得不错,我本非将佐之才,何必要学武人之德?”又向尉迟胜叉手道:“我亦非王侯卿相,庙堂之事更是不懂,我只做好自己的事,行走于世对得起一个‘侠’字便了。”

    李嗣业闻言哈哈哈大笑,声若雷霆,道:“江兄弟既然称我为大哥,若不嫌弃,何不结为异姓兄弟?”

    尉迟胜闻言忙道:“慢来慢来,我也要加入,咱三人,一王,一将,一侠,各专其擅,各有其德,而能一席论道,岂非天下美谈?”

    江朔本就倾慕尉迟胜之义,李嗣业之勇,他二人要与他结拜,自然是求之不得,三人也不拘小礼,立刻撮土为香跪倒就要磕头,独孤湘在一旁嚷道:“好玩好玩,我也要一起结拜。”

    却被一旁的葛如亮狠狠一把拉了回来,瞪眼道:“还要胡闹!”

    独孤湘求助的望向爷爷和母亲,独孤问却撇撇嘴,把头转向一边,阿楚夫人则柔声道:“湘儿,听你耶耶的,芍药任性了……”

    这下独孤湘可就无计奈何,只能满腹委屈地站在耶耶身后,她此前和江朔黏在一起也不是闯荡天下,也没见耶耶如此生气,这次不知道为何,和父母重逢之后,耶耶就刻意不让她接近江朔。

    那边江朔等三人却早已磕过了头,一叙年齿,尉迟胜最长为兄,李嗣业居中,江朔自然是小弟。江朔与两位兄长起身互相揽着手哈哈大笑,竟没注意到独孤湘在一旁生闷气,湘儿不禁更是气闷。

    江朔曾在扬州与漕帮诸位把头结拜,那是为了结成一盟,平息争斗,四大把头对他也多是下属对帮主的态度,不敢有所僭越。后又与契丹可汗李怀秀结拜,但李怀秀视他为契丹一族的救星,对他也是恭敬有加。只今日和尉迟胜、李嗣业结拜,才真正生出平等的兄弟之情来。

    这时唐军已将大勃律人解除了武装,刀矛甲械堆成了几座小山,这么多俘虏倒成了棘手的问题,西域高山上人口不多,这几万人的青壮健卒几乎是大勃律大半可用的兵力了,自然不能放他们回去,但封常清、李嗣业也做不出杀降这等的龌龊手段,为今之计就是要尽快将俘虏转移关押,等逃跑的大勃律王遣使回来纳降换俘。

    唐军在安西四国分设四镇,但除了碎叶城是唐将王方翼所建,军镇与居城合一,其他三镇都是先有王城,再有军镇,故而军民分居两城,唐军在于阗也另有戍城,那是一个深沟高垒的小方城,无法关押数量如此庞大的俘虏。

    尉迟曜于是邀请唐军众将同回于阗城,于阗城比戍城大的多,食水供给亦充沛得多,尽可以养的起两千五百唐军和数万大勃律俘虏。

    封常清点头称善,却命唐军只可在城外立寨,另设木栅关押俘虏,李嗣业爵位虽高,唐军的调度指挥却仍唯封常清马首是瞻,封大夫一声令下,唐军按五十人一旅分成小队,押着俘虏向于阗城进发。

    江朔等人和唐军诸将则随着尉迟胜一起再度进入于阗城中。

    尉迟曜早在城头上翘首眺望多时了,此刻见王兄终于回返,忙下令开城,飞也似的下城迎接,尉迟胜忙命在王城中设宴,宴请唐军众将和江湖群豪。

    席间尉迟胜将黑龙河之战简略地说了一遍,至于庙中之事则由江朔讲述,江朔谦恭,故事讲得不甚精彩,听得独孤湘百爪挠心,若在平时早把江朔扒拉到一边由她来讲了,但近日被阿爷阿娘夹在中间,远远坐在一边,实在是不得其便,只能抓耳挠腮,嗟叹连连。

    尉迟曜也讲城中发生的事说了一遍,原来他在城中留守也没闲着,黑龙河小庙中出入隧道的井口被堵死后,大食人又原路返回于阗城,却撞上了早有准备的尉迟曜所率羽林卫,大食人中最精锐的武士都随着伊本死在了庙中,剩下的黑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