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抱头滚下山崖逃命,自然是死多活少了。

    唐军步卒举着这古怪的长刀,杀气腾腾地从江朔他们所在的这片绝壁前经过,由东向西席卷而过,挤压着大勃律人不断向西逃窜,唐军骑兵则越来越多地跨过黑龙河,加入到追猎大勃律人的行列中去。

    大勃律人军心已溃,有不少抛下武器投降了,剩下的狼奔豕突地向西逃窜,他们不敢和这支大唐步军交手,只能硬着头皮强渡上游的河湾,此刻西边是他们唯一的生路了,大勃律人更凶猛地扑向西边守在河对岸的唐军。

    这时唐军反倒不死守河岸了,而是且战且退,不求堵死敌军退路,只是以射杀大勃律人为第一要务。终于在放走了几百跑的快的游骑之后,唐军步骑在西边河岸浅滩彻底合围,将绝大部分大勃律人都来不及逃出包围圈。

    彼等见无路可逃,一齐抛下武器,双手高举,口中高声急叫,想来是在喊“投降”“饶命之类的吧。江朔心道:兵书所谓“围城必阙”“穷寇莫追”,说的便是此法吧?放走激烈抵抗的,剩下军心涣散的,可不就缴械投降了么。

    毕思琛喜道:“我军大胜!于阗王、江少主,我们一起下山与封大夫、李将军相见吧。”

    江朔在大唐、于阗军卒的簇拥下,循着侧面的缓坡下到山下,此刻的战场上一片狼藉,四处都是断臂残肢,仿佛置身阿鼻地狱一般,江朔鼻中嗅到浓重的血腥味,不禁皱眉,大唐于阗两军却都十分兴奋,口中不迭地赞颂“神通大将”之勇。

    这片河湾从山上看俯瞰全景感觉不甚大,实地走来,方圆却也有数里,众人策马小驰了一阵,才到了西边的河岸边,独孤湘早已迎了上来,向河岸边一指对江朔道:“朔哥,你瞧!”

    只见封常清也骑马到了此处,在他对面立着一名高大的军官,那人手中挈着的长杆大刀足有一丈长,而那人立着竟然比长刀短不了多少,估摸着那人的身长按汉尺算足有一丈,按唐大尺算也超过七尺了。

    见江朔等人驰到,封常清忙下马疾趋几步,向尉迟胜见礼,封常清腿脚不甚灵便,那黑铁塔似的大将忙跟上搀扶,先前封常清骑在马上还不显得甚矮,此刻落在平地,才看出比那高大的唐将矮了近两头。

    尉迟胜虽为于阗王,但于阗为大唐藩属,封常清虽然表现得颇为谦恭,他对封常清可不敢做出主子的做派,忙迎上来伸手搀扶,又对高大的唐将叉手道:“今日方知李将军‘神通’之名非虚,将军以五百陌刀队杀得数万大勃律军大败,实乃古今未有之壮举。”

    江朔这才知道原来这长杆大刀就是大名鼎鼎的“陌刀”,

    那李将军叉手笑道:“都是封大夫运筹帷幄,擘划的好,嗣业不过临阵奋勇杀敌而已。”

    李嗣业是圣人敕封的右威卫将军,封常清不过高仙芝节度使衙门的僚属判官,二人品级差了许多,李嗣业对对封常清十分恭敬,江朔原本嫌李嗣业杀戮过重,此刻见他如此谦恭有礼,对他倒有所改观。

    却听李嗣业又道:“只怪步卒行军太慢,险些误了时辰,听闻我军未到时,大勃律人想要攀上山崖,绕道我军背后,如若得计,非但今日之围功亏一篑,我军更有溃败之险。看来还是要多谢于阗王堵住了山上缺口,方有今日之胜!”

    尉迟胜连连摆手,道:“不敢当,不敢当,我是听说封大夫替我国清理外敌,率军来看碰巧撞上了,若非江少主,我们在山上便已先顶不住了。”

    李嗣业这才转过头来对着江朔行礼道:“嗣业刚听封大夫说中原又出了青年才俊,没想到江少主竟然如此年轻!”

    江朔忙叉手还礼口称“不敢”,这时他借着四周的炬火,才看清了这位“神通大将”李嗣业的相貌,他虽然身材奇伟,面貌却不似程千里一般粗豪,他面皮不算黝黑,四方脸鼻直口阔,留着短髯,看着英气勃勃倒有几分儒将的风采。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