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头,道:“世上凑巧的事情多了,说不定四艘船先后遇难也是有可能的。”

    井真成此刻已知程昂混渎,也不搭理他,续道:“如此一来真成更坚信此中有古怪,非亲来大唐一探究竟不可,自此吾刻苦研修汉学,不出五年已有小成,然而却一直等不到天皇征召遣唐使,直到天平胜宝四年,哦,就是大唐开元二十一年,天皇才又派出遣唐使,彼时吾三十有四,已是远近闻名的汉学专家,因此顺利被征召进入使团,任准判官。”

    程昂道:“开元二十一年……距今有八九个年头了吧?”

    南霁云道:“整整十载了,开元共是二十九年,如今已是天宝二年了,距开元二十一年整是十载。”

    井真成点点头道:“一晃十年倏然而逝,当年渡海仿佛还在眼前一般,真成与多治比广成大使同船于开元二十一年春从难波出发,在海上颠簸了四个多月到达明州,再由通济渠北上雒阳,原是要到长安拜见大唐圣天子,然而当年秋天长安爆发了饥荒,圣人率百官至东都雒阳就食,我等便未去长安,在雒阳四方馆等候圣人宣召,直至来年开元二十二年春方才在雒阳完成朝贡。然而就是这次在雒阳的耽搁,让吾得以发现家父使团的蛛丝马迹。”

    程昂此刻好奇心已经被井真成吊了起来,瞪大了眼睛道:“是何蛛丝马迹?快说!快说!”

    井真成道:“在雒阳四方馆有神龙二年日本使者来访的记录,原来武周时以雒阳为都城,虽然女皇已在神龙元年驾崩,但第二年重新即位的唐皇也是在雒阳的,家父所到的是雒阳四方馆而非长安四方馆,因此多治比县守在长安并未查到父亲到访的记录。”

    程昂问道:“那你说第七次遣唐使那个什么真人……”

    井真成道:“粟田朝臣真人。”

    程昂道:“对,对,就是这个什么真人,他是何时到的大唐?”

    井真成道:“大足元年。”

    南霁云道:“那就不对了,大足元年是则天皇后的年号,这位‘真人’到的应该也是雒阳四方馆,何以那位‘县守’能查到‘真人’到访,却无你阿爷的记录呢?”

    井真成道:“吾亦想到这一节,并就此询问了雒阳四方馆的通事舍人,才知道在鸿胪寺,两京外国使团朝贡记录是互相转录的,也就是说无论在长安还是雒阳,只要是天子接见的使团均有详细记录。”

    南霁云道:“那可就说不通啦……”

    井真成道:“吾也是想了很久,后来终于想明白了,鸿胪寺所转录的只是天子在两京接见朝贡的记录,而非鸿胪寺下属的两京四方馆的使团入住记录。”

    程昂道:“我可越听越糊涂了,南八你听明白了吗?”

    南霁云道:“看来只有一种可能性,那就是井郎阿爷的使团到了雒阳,却未朝拜唐皇。”

    井真成道:“确如南八所言,真成与四方馆和鸿胪寺都做了确认,果然是四方馆有入住记录,鸿胪寺无朝贡记录。想来是家父到了雒阳却未朝拜。”

    程昂道:“这可真是咄咄怪事,使团千里迢迢,跋山涉水而来不就是为了朝拜天子么?”

    井真成道:“当年真成也百思不得其解,但事实就是如此,四方馆接待住宿均有记载,但却无朝贡记录,此后更如凭空消失了一般,再无他们行踪的记录,因大唐繁华,历次遣唐使随员留连天朝,不回日本也是有的,然而父亲使团四百多号人一齐失踪,却是闻所未闻之事。真成还待细查,奈何吾非留学生或学问僧,只能在大唐逗留一年便要随大使回国,眼看归国之日迫近,吾不得已只能诈死,假装害了急病,几天后以闭气之法假死,众人信以为真,大唐更是追封尚衣丰御,正五品呢,可是不小了…”

    程昂瞠目道:“还有这样的功夫?那你装死就不怕被活埋么?”

    井真成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