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辽镇……”

    笔锋挥动,宣纸之上,两字浮现。

    李修注视这辽镇二字,目光,亦是有些闪烁不定。

    辽镇之变,出乎预料。

    应对之下,辽镇的走向,    亦是他不愿看到,却又改变不了的事实。

    重重封锁之下,辽地,必然人心躁动,军心不稳。

    毫无疑问,必定会有人弃暗投明,或暗通曲款。

    同样毫无疑问的,那便是辽镇的那些掌权者,在没有任何退路的情况下,    只能选择一条道走到黑。

    如何在内部不稳之下,维持局势?

    同样也很是显然,辽镇,必定会彻底向后金靠拢。

    这种被逼无奈的靠拢,虽暂时还可保持着合作的关系,但仅仅从辽镇的地势来看,就可以清楚知道,辽镇,在未来,与后金的关系,必定从合作,转为附庸,乃至彻底成为后金的一份子。

    狭长的辽东走廊,山海关锁死了辽镇与中原的联系,    东江登莱锁死了辽镇跨海相望的可能,后金,    又堵在了辽东走廊的末端。

    辽镇,要想生存下去,要么,攻破山海关,要么,就只能彻底倒向后金,寻求其他方向的战略突破。

    但,这条生路,是掌握在了后金的手中。

    攻破山海关……

    这近半年时间里,辽镇努力过许多次,显然,收效甚微,且,死伤惨重。

    而如今,辽东灾祸不断,随着时间推移,人心的浮躁动荡,单单凭借辽镇之力的话,这个可能性,无疑是会越来越低。

    如此情况之下,辽镇,何去何从,显然是可以预见到的事情。

    山海关难破,且足以轻易磕掉后金辽镇的牙,以如今后金辽镇的内忧外患之情况,无论是辽镇,亦或者后金,也没有那个底气,攻打山海关,毕功于一役。

    毕竟,内忧外患之下,以外战转移内部矛盾,且,通过外战掠夺资源,填补自身空虚,这才是战争的目标,而山海关,显然不符合这一点。

    其目的,只有两处。

    蒙古,及朝鲜!

    无论哪一处,大明,都不可能坐视不管。

    打蒙古,那,登莱东江,山海关,皆是会为之而动。

    打朝鲜,那漠南蒙古,登莱,东江,山海关,同样要随之而动。

    但不管如何动,都只是一场局部战争,如今京城局势未稳,他对朝堂的掌控,也未达到圆满,自然不可能离开京城,前往辽东去指挥一场灭国之战。

    况且,如今之局势,也不允许他这么做。

    可以预想得到,随着战略方向的改变,辽镇,会越来越依附于后金。

    这足以预见的结果,自然非李修想要见到的。

    辽镇虽叛变,但其与后金,实际上只是合作的关系。

    两个势力的合作,与两个势力合二为一,显然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一旦辽镇彻底倒向后金,不仅仅意味着后金将彻底接手辽镇的精锐兵将,更意味着,后金,将彻底补全其体制的最后一块缺陷。

    辽镇的人口,辽镇蕴含的农耕文明智慧结晶,辽镇的战略地势,将彻底为后金所用。

    而这些,显然,皆是后金求而不得的东西。

    努尔哈赤率军入关是为此,历史上的皇太极率军入关,也是为此!

    而现如今,历史虽早已走向岔路,后金的战略环境,亦是早已恶劣。

    但这一切,兜兜转转,似乎还是要到了后金的手中,而且,远比历史上的收获,要丰厚得多!

    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