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说的那种“娱乐英雄”,心中还是有些抗拒。

    但他的理性清晰的意识到,自己只能这么做。

    坏日不可能光明正大的出手,自己更不可能道德绑架坏日、强迫他出手拯救乘客;

    他也不可能跟着坏日一同逃走,不去管这些无辜乘客;

    而他既然已经动了手,那就只能成为“英雄”,否则他就会背上杀人罪。

    从最开始,他就没有选择。

    那么,就算心里不舒服,就算不那么认可……在外人、在媒体面前,罗素却绝不会因为任性或是心情不好而掉链子。

    他最为擅长的,就是剥离自己的个人倾向,在工作时进行最为理性而有效的公关处理——

    这是他从很久很久以前,就养成的“讨人喜欢”的本能。

    并非是用尊严、也不是用礼物,而是智慧与真情——也即是理性与本能。

    既然决定要做,就要尽力做到最好。而不是因为顾虑、迟疑,把别人已经为他铺好了的场子玩烂。

    罗素从看到小琉璃的瞬间,就开始了自我调整。

    如果对方水平不够,恐怕根本意识不到罗素的这些小动作。

    但罗素猜得没错,这位摄像师大哥非常敬业——他第一时间就给罗素显得有些虚弱、却依然坚强的笑容来了一个特写,紧接着又两步跨到罗素身侧,保持镜头丝毫不晃动的情况下,给罗素浸满鲜血的背部来了一个侧面特写。

    罗素的余光透过机长室观察窗的玻璃,从外面那架粉色直升机的荧幕上看到了自己的镜头、确认着自己的形象。

    直到这时,屏幕中也始终没有出现过阿米鲁斯的面容。至多只出现了他的半个身体,更是没有拍出他的尖尖耳朵。

    这显然是刻意控制的结果。

    罗素心里当时就对这伙媒体记者的水平有了数。

    这波啊,我们这波就是遇到高手了。

    毕竟预判这种东西,是只能给高手的……低端局直接碾压就可以了。胡乱进行千层饼思考,反而就容易变成小丑。

    在罗素看来,小琉璃这伙人的水平看起来还算是可以的。

    “真的是一位非常英勇、英俊的少年英雄,看来在对抗来自巴别塔的歹徒时受了不轻的伤!”

    小琉璃先是第一时间给出了肯定的基调。

    随即,她立刻又好奇的发问道:“我想请问一下……这位……嗯,少年,也是头等舱的客人吗?”

    言下之意,这就是在准备询问罗素“既然其他人都睡了过去,你又怎么会没事呢”这样的问题。

    ——记者就是民众的眼睛、民众的口舌。

    他们所好奇的问题,记者就必须替他们问出来。而在罗素这里,这个问题是绕不开的。

    “……是的。”

    罗素轻声应道,用尽量简短的言语回应。

    他选择发出比平时更轻一些、更具透明感的声线,以此表现出一种有些虚弱、却强打着精神维持礼节的“礼貌少年”的姿态:“虽然可能看上去比较年轻……但我其实已经成年好几年了。”

    以自己的个人形象来说,这样应该会更加讨人喜欢。

    与此同时,也是为了向小琉璃和镜头对面的民众们,传递出他与这些匪徒搏斗时、精力体力已然耗竭的信息。

    这样以小琉璃的情商,肯定就不会一直抓着罗素不断询问。因为她也知道……如果问出什么东西还好。假如没问出来的话,人们就会为她的“不懂事”而对她产生厌恶感。他们对罗素的好感越高,这份厌恶就会越重。

    作为一个维持自己人设的“偶像型记者”,她断然不会做出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