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素本就是道门的一名道士。当年玄圣就一再提及,要打破道统互相对立的局面,消灭派系主义,让整个道门变成一个同心同德、牢不可破的整体。」

    「你能这样想,贯彻玄圣的精神,这很好。」

    「真人过奖。」

    「我很认可你的一个说法,道门的发展到达了一个瓶颈阶段,其实关键不在于我们内部,而在于外部。这就好像是种田,过去道门是个孩子,体量小,粮食还够吃。如今道门长大了,体量大,同样数额的粮食便不够吃了。减少浪费是对的,打击内部腐败、抑制豪强也是对的,可我们也不能总想着苦一苦自己,省一点粮食出来,我们要寻找新的田地,开荒,种更多粮食,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这就是三道在理念上的分歧所在了。

    齐玄素自然不好评判这个观点是对是错,更何况他提出的观点本就与这个观点有着相当的重合,所以也只能应下。

    清微真人继续说道:「正因如此,我们不能只局限于家门口的一片地方,要放眼更广阔的天地,远在大洋彼岸的新大陆,便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地方,很可能决定了我们道门未来百年的运势,是仍旧如日中天,还是渐渐走向下坡路,就要看我们如何经营了。在这一点上,用人既要谨慎也要大胆,为全局考虑,不能因为单纯的派系之见就将优秀的人才摒弃不用。就拿陈书华的事情来说,陈书华固然可恨该死,却也值得我们反思,除了继续加强监督体系,是否要在用人体系上做出一定的改善?从两个方面杜绝此类事情再度发生。」

    监督体系是以谁为主?是以北辰堂为主。用人体系又是以谁为主?是以紫微堂为主。

    这话就很让人玩味了。

    齐玄素可以说一些绝对正确的话,比如玄圣的精神,打破三道互相对立的局面,就算三师来了,也不能说这话是错的,毕竟是玄圣的精神,说是一回事,具体做是另外一回事。可具体到某个问题,齐玄素就不能随意表态了。

    齐玄素想了一个讨巧的法子,转开话题:「清微真人可以不在意派系之分,只是……」齐玄素故意做出犹疑之态。

    「有什么就说什么,不要有顾忌。」

    「是,清微真人。也许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当初在凤麟洲,在伊奘诺尊的神国,我与清微真人有些分歧。真人气量大,当然不会在意,可是……」

    清微真人沉默了。

    齐玄素轻声说道:「是我不对,请真人批评。」

    「你没什么不对,有分歧也很正常,毕竟我们道门不是儒门,不搞大家长和一言堂那一套,有什么话,都可以说出来。」

    「对不起,清微真人,我不是这个意思。」

    「你应该是这个意思。」

    齐玄素作诚惶诚恐之状。

    清微真人徐徐说道:「儒门是我们的好老师,也可以说我们是摸着儒门过河。他们犯过的错误,我们要引以为鉴,不能再犯。儒门的至圣先师说:‘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意思是,父亲为儿子隐瞒劣迹,儿子为父亲隐瞒劣迹,顾全人伦。所谓的‘直并非坦白、坦诚,而是直率,本质上还是亲亲相隐那一套。后来儒门更进一步,臣子不能指出君父的错误,下属不能指出上司的错误,隐来隐去,虽然面子上都好看了,但真理正义荡然无存,而且极容易陷入到道德困境之中。」

    「这是不合时宜的,最起码是要改进的。如何改进?道门不反对亲亲相隐,也不反对不隐,不会对不隐之人进行道德上的审判,也不会对相隐之人进行道德上的表彰,秉持中立态度。君臣之间,上司和下属

    之间,则不适用于容隐。所以道门提倡批评与自我批评,允许下属说话,指出上司的错误,不要搞相隐那一套。你现在可以自我批评,也可以在过去对我提出批评,都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