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出上清开七窍,与世无争炼三神,横批与人为善,道长,这副对联颇有深意啊。”

    “无量天尊,惶恐惶恐,惭愧惭愧。”老道士急忙低头谦逊。

    “道长,实不相瞒,贫道亦是上清门人,只是不曾穿戴道袍。”长生笑道,这个老道士虽是异类,却很是坦诚,直接自对联上说明了自己的出身来历,世间万千生灵,只有人天生七窍,故此老道士所谓的开七窍就是暗指自己不是人,而师出上清则是说明自己是上清门下,三清各宗只有上清宗有可能吸纳异类为门人,玉清宗和太清宗都不会有异类道人。除此之外老道士还在对联上表明了自己为人处世的态度,与世无争,与人为善。

    正是因为老道士光明坦荡,长生才表明了自己的身份,什么虚与委蛇的拍马逢迎,什么绞尽脑汁的讨好攀附,所有这些都是舍本逐末,只有俗人才吃这套。想要获得贵人的认可和欣赏,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坦诚相待,实话实说。

    见长生亦是上清道人,老道士瞬时面露喜色,“原来是同宗道友,若是道友不嫌贫道粗鄙,还请移驾观内,稍作盘桓。”

    长生自然不会拒绝,但登门拜访不能空手,这是规矩,二人先前走的急,不曾带了礼物在身上,长生便命大头下山一趟,自马背褡裢里取些茶叶回来。

    即便老道极力阻止,大头还是下山去了,老道收拾好散落在地上的东西,拉着小六子与长生一起走进了道观。

    道观有东西两处厢房,西厢住着一个老妇人,据老道介绍,这个老妇人天生聋哑,被老道收留在此,做些洗衣做饭的活计。

    老妪正在缝补衣物,直到老道走到近前,老妪才看到了他,急忙放下手里的针线笸箩,拉过小六子帮他擦鼻涕。

    同为上清道人,进入山门的第一件事就是往大殿进香,与大部分道观祭拜三清不同,太平观拜的只有上清灵宝天尊,也就是上清祖师。

    在灵宝天尊神像前还有一个灵位,灵位上写的是“恩师复元真人神位。”

    长生为灵宝天尊上香一炷,随后又为复元真人上香一炷,此举令老道感动惶恐,急忙稽首道谢。

    出得大殿,长生随口问道,“敢问道长道号上下?”

    “先师赐号太平。”老道和声回答。

    长生点了点头,他是上清道人,自然熟悉上清辈分,复字辈之后就应该是太字辈,而太字辈比他的三字辈足足高出了二十几辈,由此可以得出太平道人早在五百多年前就已经拜入上清了。

    太平道人住在东厢,东厢的北面两间是通间,既是太平道人的住处也是他练气之处,由于是修道之人,里面陈设并不多,不过长生曾经去过太平客栈许多次,好东西见了不少,也算有些见识,随意一瞥便发现太平道人房中的陈设皆是珍稀古物,价值不菲。

    老妪随后送来了茶水,长生与太平道长对坐说话,自报家门,只道自己乃龙虎山三字辈道人,而今乃大洞修为,至于授箓品阶则不曾提及。

    说到修为是为了避免被太平道人小觑,不说箓品则是不愿盛气凌人。

    长生并未直涉正题,而是与太平道人闲话家常,虽然上清宗可以收授异类弟子,但近些年这种情况已经很少见了,作为数百年前就拜入上清的异类道人,太平道人亲眼见证了数百年的风云变幻,见多自然识广,可谓通古博今,甚是渊博。

    二人说话之际,大头带着茶叶和礼物回来了,将礼物放下之后大头并未应邀留在东厢喝茶,而是出去与六子说话。

    同为道人,对于教义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太平道人崇尚大道自然,清静无为,简单说来就是顺应天意,顺势而为,清心寡欲,独善其身。

    长生虽然身在朝堂,做的是辅弼君主,济世救民之事,却并不认为太平道人的想法有什么不妥,因为每个人的境遇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