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了家底。

    甚至连好战的萧定方,也不得不偃旗息鼓休养生息。

    好在南方的大梁帝国在这八年间毫无北伐意愿,沉浸在歌舞升平之中,并没有给大齐帝国制造任何麻烦。为了笼络南梁,萧定方将自己的次女婚配给了胡浮嫡子,两家乃至两国从此结为姻亲之好,中原大地欢呼雀跃不已。

    除掉了鲜卑的威胁,结姻南梁后,摆在北齐帝国面前的只有一个威胁了,那便是融合了中原汉人、西域诸国、北方民族为一体的西秦。

    「众爱卿,一直以来西秦与我国修好,他们虽然未与我中原发生任何战争冲突,但未雨绸缪,而今西秦土地肥沃,百姓众多,国土面积等同与我大齐帝国。朕,深感不安啊。」大齐皇帝萧定方对臣子说。

    左相周辰出列道:「陛下,自光兴元年我大齐帝国建立以来,西秦人便关闭了玉门通道,致今已有十年之久。两国一无官方交往,二无民间互通,难说西秦与我大齐修好。但西秦却从未向我大齐发起兵戈,由此可见与西秦可以谈。只是双方中断十年,不知派谁人前往?」

    左相周辰为前左相兀松学生,嘉隆(萧定方继位年号)二年时,兀松因病辞去左相后,周辰被推荐为新任左相,他为人稳重公平,兀松评价他才干平庸却难能可贵的公平,帝国初定需要人人信服之人,避免利益相争而出现党派争斗,保证了国家的稳定。

    右相夏劼出列道:「陛下,老臣倒是有一个人选,或可一用。」

    「谁人?」

    「胡三万嫡孙,胡童。」

    「为何?」

    夏劼道:「春都侯胡三万于十四年前传爵位予其子胡珲山后,便西出玉门杳无音讯,其孙胡童多次欲出关寻找翁祖而被阻止,直至数年之前,胡珲山病故,胡童才得以前往玉门寻找。然中原西域断绝十二年之久,玉门守军不允胡童外出。后胡童举仕而任平安县县尉,这才断了寻找翁祖的念头。」

    「卿可知老侯爷为何西出玉门?」

    夏劼道:「倒是听胡珲山说过,老侯爷接到了老友的一封书信之后,便毅然决然将一切荣华富贵传给了儿子,骑着一匹老马,拎着酒葫芦便出关了。那玉门关以西最近的便是西秦汗国,三十年多前,一群中原汉人出两狼关,发誓夺回木城与罗兰,被称为木兰之战。但彼时中原动乱,而北方蛮夷野心勃勃,中原帝国无暇支持这群汉人,于是这群人便归附了萨丁人,成了汉人佣兵。随后,这群人与鲜卑的前身靺鞨交战,逼得靺鞨险些丢了王城,而却被萨丁人嫉恨,于是这群汉人便离开了萨丁,向西出发收复了水火两城,并在此地建立了汉人部落,他们自称为西秦。西秦人出身佣兵能征善战,尤其善于骑射,便很快征服了周围诸多小部落,而后火速崛起,并逼得鲜卑人不敢对其动手。由于西秦出身于我中原,因此最开始时,西秦趁着中原战乱,吸纳了近百万中原百姓。玉卫统领奚自强病故后,新任玉卫统领于亚东率玉卫归顺我大齐,兀相采纳了于统领的计策,禁止百姓西逃出关,因此西秦逐渐与我失和。」

    嘉隆帝蹙眉道:「三十年间,百万百姓离开中原前往西秦?为何此等消息,我朝中众臣却不知?」

    夏劼苦笑:「陛下,并州、珲州、代州、雍州、彭州、临州、原州等地许多官员被其收买,彼时战乱频繁,一些低级官吏上报人口时常以流亡于战乱或闹了瘟疫为借口草草报于礼部,于是无人前往查询。只有于亚东于统领一人一直以来呼吁禁止人口外流,便是先帝也不曾重视。」

    「这倒是奇怪了,为何朝中无人重视?」嘉隆帝忙问。

    夏劼说:「人走地留,走了百万百姓,却留下百万土地,谁不愿意要

    一些土地留给子孙?是故,虽北方百姓流失百万,但北方土地却不曾少,长此以往,许多世家大族反倒希望送更多人离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